读书是一种品质。后天的习惯与性格,多少都与对读书的认知态度有关。
年少时,好读书与厌读书,环境影响要强于自己的心理主动性。更多地是耳濡目染,随着周围人被动地去进行。“读书无用论”作为读书好恶的分水岭往往要到年龄较长时才显现出来。
伴随科技文化的发展,各类形式的电子书冲击着人类的视觉体验。工作学习之外阅读纸质版书籍,渐渐成为了一种许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品味。
读好书并受其影响带动大家奋进者比比皆是,受坏书诱惑误入歧途的也不在少数。社会是个大染缸:缸有很多,颜色不同,染出来的人自然也不同。
古代有浪漫派李白,现实派杜甫等等,分析各自品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代有鲁迅,路遥等为民请命者众多,也有汉奸政客利欲熏心者一流。从读书人角度审视,也不过是既造就于当时社会环境,又加上个人遭遇,最终主观愿望显现。想当初,大家都白纸一张,谁也无法预知自己的“生前身世死后名”。
当代社会,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各类书籍若论其思想性参差不齐。对待读书,尤其需要采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态度,记住“扬”“弃”二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既陶冶情操,又有助于生活、学习、工作,促进我们向前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