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前几天看到在类似以上诸多萌萌的猫头鹰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多小时候可能大家都觉得不是事的事,都会潜在的给一个孩子留下些微阴影。
题目微微有点纠结,主题有点严肃,生死挣扎。生存和死亡是很具有广泛研究意义的话题,我只是小小的从我的视角,慢慢看它,即便不忍面对。
1.猫头鹰VS麻雀
大概七八年前,我和父母回到农村老家,好像是比我稍大一岁的哥哥,抓了一只小小的猫头鹰,在他的手掌上,像一只毛绒绒的可爱宠物,好可爱啊,比上图要可爱的多,太可爱了以至于身为少女的我总是眼巴巴的守在那只猫头鹰旁边好久,却又胆怯的不敢碰它,因为它有着非常犀利的眼神, 但是它真的好萌啊。
猫头鹰晚上很吵,妈妈说她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不过我睡得很安稳,明显的没心没肺。没有听到猫头鹰的叫声,即便它叫了一晚上也不影响我对它很萌很喜欢的看法,睡了个懒觉,老妈说,哥哥带着小猫头鹰去捕食了,我很欢天喜地的等待着跟猫头鹰的见面。
事实是相反的,一只小猫头鹰和一只小麻雀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世界很残酷的告诉我,吃和被吃的关系,理论上我是知道的,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看过动物世界,弱肉强食很正常,我绝对是高估我自己了。
好像为了保留猫头鹰的野性,用弹丸打下来的小麻雀是活的,然后扔到鹰视眈眈的小猫头鹰面前,扑腾扑腾,这是两只都挺萌的小动物的争斗,原谅我贫瘠的语言,我对那个场景的印象,就是好像扑腾扑腾,扇着各自的小翅膀,在院子里滚来滚去。停下来的时候,我看见猫头鹰双爪压着麻雀的尸体,小麻雀已经没有脑袋了。
我才真真正正的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生死挣扎,血淋淋的麻雀尸体,其实没有多少血吧,可能,我记不清了。我也没有注意猫头鹰那个时候是不是依旧犀利的眼神,我只记得自从看到那只没有头的麻雀尸体,我把小猫头鹰列为拒绝往来户。于是当天它的窝从我住的房子挪到了别的屋子。我确实被吓到了。即便还有这好奇心想看猫头鹰也是站在一米开外。
这件事大概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从来没有被毛毛虫或者突然遇到的老鼠的尸体吓到。当然我也没有厉害到敢用手碰的地步。近距离接触,呵呵。
现在我由于看到萌图想起来的事情,我觉得,由于个人感官给其他物、事、人定下的感觉,其实都是自己在瞎YY。至少如果那头猫头鹰知道我对它的印象就是萌萌哒,一定会嘲笑我不懂什么是生存。
2.小麻雀
对于小麻雀,故事很简单,也有两个故事。一个生,一个死。
小时候,有一只很笨的麻雀飞进我家了,然后爸爸抓住了,当时好像说要吃掉它,我各种撒娇卖萌说小麻雀多么可爱,放了吧,放了吧,吃掉它多么残忍啊。老爸说你真是不知疾苦,以前麻雀泛滥,吃种的粮食,大片大片的发灾,都是伤害糟蹋,人都操心怎么灭麻雀,你还操心麻雀。当然是小女子获胜,放了小麻雀。女孩子大都同情心泛滥。不过我不知道后来成为给老妈添麻烦,让我忧心的,在我家院子葡萄藤的一堆跟我抢甜葡萄的麻雀有没有它的后代。
高中在西安上学,四舅从广东来看我们几个学生族,带我们在南大街的一家自助餐吃饭,那家有麻雀肉,于是我们四个人,三个人有点目瞪口呆彼此对视,然后看着四舅吃。在广东啥都吃,那年好像这么说了一句。
人作为生物链的最顶层,吃很正常,而且变着法吃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虽然从生物链角度上来说,捕食和被捕食是一种正常的能量传递。我只是觉得,有时候,太优越的生存环境让人类缺乏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3.吃鱼和杀鱼的关系
上面说到吃,我不是素食主义者,牛羊猪鸡鸭鱼肉都吃,还有海鲜。关于吃肉要动刀子出血腥的场景,基本发生在过年的时候,都是爸爸在磨刀霍霍向鱼鱼,偶尔我是递刀子的那个人。我有一个同学,因为在家看到杀鱼的场景,后来再也不吃鱼了。
高三在西安上学,老妈来看我,常买鱼给我补营养,本来我是个不太会吃鱼的人,老妈会买没刺或刺少的鱼,吃鱼的第一句话基本总是,这条鱼没刺或者刺少。其实后来大概也就慢慢学会了吃鱼。这件事是这样的,那天老妈买了一条活鱼回来,通常应该是被卖鱼者处理过得,然后老妈站在角落的小池子,跟鱼搏斗。老妈说那是她第一次杀鱼,有点害怕,准备下刀的时候鱼突然就扑腾挣扎着,就吓得躲开,后来那条鱼还是死了。
我当时肯定没有为那只鱼多在死亡和疼痛上挣扎很久而同情,我觉得妈妈很伟大,心疼妈咪,也有点心酸。每一个妈妈都会为了孩子变得勇敢,我有一天也会站在厨房里洗手作羹汤,将爱传递下去,心酸的是,会不会某一天,我也会这样子杀鱼。我觉得我肯定不会的,想吃出去买着吃,做鱼可以学,杀活鱼想都别想。
我在想,一个孩子到成长为完全人,对家庭的依赖期是多少年?应该是多少年?18岁法定成年,但是前18年都在做什么?16、18除了法律意义上的数字以外,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有多少?生之于生命的意义,对人类而言,不能止于吃喝玩乐,在于能够承担起生存的重量。
即便一只濒死的鱼,也懂得挣扎。
4.肉体和精神的碰撞
大概10岁上小学的时候,嚷嚷着要跟爸爸去看人家盖的新房,老爸一手扶起石灰板的时候,那个石板从半截栽倒,钢筋划过我的脚腕处,顿时鲜血淋淋,腿上也刮了好几道,后来半年没有走过路,上学都是老爸抱着接送,到现在脚腕处两厘米的疤还是提醒着年少时的事,好奇心害死猫啊。后来我跟老爸说,我一直没有觉得疼,只是看见那么多血,吓到了而已,当时肯定特别能哭。老爸说人受伤时身体会自我麻醉。自己觉得腿上结疤的时候不好看,痒的时候总是揭疤,觉得这样会好的快。然后大一点的疤又出血,过几天不长记性,继续干,人疼了才会长记性。当年没心没肺,反正对这疤也没什么疼痛感,就觉得肉长的真慢。
我也不知道当年为什么非要不顾老妈的阻止,跑去跟一群大男人一样认真的围在那看石灰板,什么都不懂,还挺能惹麻烦。老爸真的是大大的靠山,我觉得男人应该要稳重,才能给人安全感。
看得见的疤,倒不觉得什么,只不过总是提醒一个人年少时候的事。
慢慢长大之后,人也复杂了,环境也复杂了,人心其实简单又复杂,初中开始,人都特别能闹腾,网络在小城开始发展起来,接触的东西多,很多东西一下子就变了,年少的时候特别固执,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少女的心是脆弱又敏感的,后来读书多了,觉得那就是无知啊,无知。至于精神上饱受摧残和折磨,吭,肯定是自我夸张放大过的,把自己折腾的不行。中国教育没有教会一个人认识到接收教育的必要性,而把目标仅仅放在考上好大学。这是个问题。而在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初期,缺少对个人心理、性格塑造上的重视,那个阶段人容易被伤害,也不懂自我保护,并没有意识到所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这是时代的问题。
当然,我要说的重点是由于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接收还有生活环境,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成长,有时候人的精神世界成长的不够,无法正确面对世界的压力。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有所选择,只是有些人选择在生死间挣扎。感情世界里无比复杂而又无比简单,而人的精神世界偏偏又可以一面无比坚韧一面无比脆弱,只是每个人选择面对痛苦挫折的方式不同。
小A曾经割腕自杀,两次,被救过来。
小B曾经用烟头烫自己,烙下很深的印记。
小C们曾经放纵着喝酒,晚上在大马路上喊叫。
还有小D、小E们,青春年少时,都用过不同的方式,把精神上的创伤转移到肉体上来折磨自己。或许每个人都在生死间沉浮过,只不过有些人溺死了。
5.死亡冲击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对生离死别,病痛、死亡、这种我们最不愿意谈论的问题,却让人能真正懂得,活着是多么可贵,即便生活并不容易。只有活着才能做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成为遗憾,只有活着才能感受爱感受美好,而不是面对冷冰冰的病房,因为只有一个人亲身经历,才知道那有多绝望。
高中的某天清晨,同学来到教室,告诉我说他在路上看见车祸,一个人从他的眼前被车撞了好远,脑浆都撞出来了,他说原来人的脑浆是绿色的。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就是担惊受怕,自己某一天发生意外,害怕死亡,是一种本能。
许多影片上大力渲染暴力、血腥、凶杀,包括许多恐怖片、惊悚片各种渲染死亡,它有时候剥离了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而让人觉得那是一场戏,甚而好玩、刺激而带有快感。越容易杀死人的工具越让人失去对生命的尊敬。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太容易失去、比如好奇、善良、怜悯、欣赏、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很多与生俱来。(犯罪心理特例除外)
高考之前,一同学的父亲因癌症去世,于是落榜复读。
某成年人,因为喝酒喝多,造成死亡。
某些人,因为别人酒驾,丧命。
你看,死亡多么容易,活着多难。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父母逐渐变老,爷爷奶奶变得更老,时间不够,远远不够。不够去慢慢等待我们成熟、长大到理解一切。
我不知道古代是不是也有喝酒喝死自己的,但是由于酒驾撞死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够说尝试一下,没关系,不会发生意外,然后痛哭流涕悔不当初。怎么喝死的不是自己呢。
很多传统文化流传下来,比如酒桌文化,比如官腔,比如服饰,也有很多观念在不断改变,至于好坏。你非得到把自己喝出胃病、喝出脑淤血、喝的直接不用再醒来,或者明明喝多还要上路,然后要么庆幸、要么悔恨。人怎么就那么贱呢?
古代据说产妇生孩子容易一尸两命,小孩子也容易死,那时候可能天灾人祸各种不容易,到如今,是不是容易到胎死腹中几个都没关系?
关于死亡冲击,大概有些混乱,身边有同学失去老一辈的亲人,空余遗憾。
可是死亡就是这样,和意外同样然我们措手不及。
只是很多能避免的,人究竟愿不愿意去做。人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他人,所以各人惜命吧,遵守一下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注意车辆,不缺那点时间,但是死亡大概不会跟人讨价还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