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孰亲?孰多?孰病?什么最亲近?什么最贵重?什么最痛苦?如果仅仅是问题,当然很好回答。名声和身体相比,哪一个更亲近?生命与财产相比,哪一个贵重得到与丧失相比哪一个痛苦?可问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回答这么容易。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着选择。选择并无对错,之所以要选择,是因为想选一个自认为更好的。有选择。就有对比,就有利弊的衡量,可能伴随着还有无尽的烦恼。不管选哪一个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到最后结局未必是自己想的。
说到底,人还是有欲望的。即便是再佛系的人,再看淡一切,内心还是有牵挂的,还是有在乎的,当然有了这样的心理之外,就回想着只是一点小小的愿望,满足就是了,但是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私心就可能会越来越大,就会越来越不满足,当不知足的时候就会为自己带来祸祸。
所以说真正做到的不为得失,不为名利,不为身外之物,很难。只能说尽自己所能的,做到知足。知足才会知止。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读到这一章的时候,发现和四十四章内容相似,但感觉有进一步的说明。
如果说第四十四章让我们开始思考,究竟生命当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应该如何去做呢?如果说得到的是一个要学会知足的结论的话,那么到了第四十六章就进一步的说明为什么一定要知足。
当不知足的时候就会“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私爱必然要有重大的耗费,太多收藏必然会有厚重的损失,不知足者演变到最后就会剩下贪欲,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就如那些国君,贪婪不知足,想要领土扩张就会发动战争,天下无道,连那些母马也要上战场。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患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我理解的是:因为想要得到就会犯错误,因为不知道满足就会带来更大的祸患。所有的起因都是因为“欲得”,还是因为念头。很多事情真的是在一念之间。难怪会说要三思而后行。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说知道满足难能可贵,而能够有满足的满足,确实是需要修行的。《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而自己所要修行的还有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