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育成富有个性的人。”这段话是《窗边的小豆豆》里小林校长的话,这段话让我不得不反思日常的对学生的教育和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一、你的态度决定你孩子的状态。小豆豆是一个一年级就被迫退学,最终到巴学园去上学的小姑娘。当时小豆豆并不知道自己被退学了,母亲当时没告诉她这一切,所以小豆豆没有负担,带着孩子的天真好奇来到了巴学园。我很佩服豆豆的妈妈,她对孩子的宽容和谅解,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无条件的爱,她可以体谅自己的孩子,她了解豆豆,不想让孩子过早的背负被退学这个重担,事实上孩子也不该背,因为在小豆豆看来自己站在窗边和宣传艺人聊天,把桌子弄得响等等,这些行为在小豆豆妈妈这里都有合理的解释,她体谅小豆豆,这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让我看到了小豆豆成长环境的“健康”,这种健康恰恰是当下我们教育所缺少的。我们动辄就容易贴标签,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导致了不理解孩子,待孩子大一些就很少沟通,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无法逾越,到青春期达到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播下信任的种子。第一次和小林校长见面,小豆豆和校长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怎么会有校长会听一个一年级的小姑娘说四个小时的话,但是事情就发生在巴学园,一个特殊的学校,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校长,正是这第一次的交流让他们建立了信任。“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这是小豆豆说完话心里想到的,后面的事情也印证了这一点。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生活充满了童趣和冒险:捡钱包事件,不能跳事件,蝴蝶结,健康树皮等等,巴学园的生活看到了小林校长对孩子的体谅, 包容以及一个大人对孩子的尊重。让我看到现在教育中缺少的同理心,对孩子的尊重。现在更看重的是知识传授,而忽虑师生之间的信任,以及最根本的互尊互爱。“亲其师,信其道”,小林校长真心的为孩子着想,而不是用成绩来衡量一切。
三、孩子的成长中需要的是健康的环境。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巴学园和小豆豆家这两个充满温馨的地方,在战争未到时,带给小豆豆人生的启蒙和引领。巴学园是一个平等,自由,充满童趣的地方,在这里小豆豆结识了不同的朋友,即使他们身体有残缺,但在小豆豆眼里,那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愿意分享喜怒哀乐,孩子们之间有单纯的美好回忆。小豆豆家是一个民主,互尊互爱的家庭,爸爸妈妈用他们的言行熏陶着豆豆,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小豆豆幼小的心灵里剥下善良的种子。
巴学园可以说是许多孩子理想中的学校,这里没有太多的规则和制度,也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让孩子自然成长,让她们有机会成为自己的样子。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