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概述
释迦牟尼出生于王室家族,因为目前发现的犍陀罗浮雕中,多次出现佛陀父亲的形象,无论从人物造型、手印和坐姿等造像学要素,还是人物所在的背景建筑,都表现出古代印度国王的形象,而摩耶夫人则是典型的王后妆扮。
犍陀罗佛传雕刻在对佛陀一生的成长经历的塑造,严格遵循了古代印度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生所必经的“四行期”,也就是四个重要阶段:1)梵志期,主要任务是入学堂拜师学习古典知识;2)家居期,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经历世俗意义上的生命历程,履行人类生命延续的义务;3)林栖期,放弃世俗生活到森林中修行,或沉思冥想,或著书立说,开始神圣化的生命征程;4)遁世期,修行者应该走出森林,云游四方,传播真理。
上一节内容围绕佛诞讲述了白象入胎、释梦、右胁诞生、灌顶、回宫、占相等故事。紧接着就进入到佛陀的梵志期,即入学堂拜师学习知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由于这两个“行期”都是在皇宫中完成,所以放在一起介绍。
佛经中有一些对佛陀上学时候的描述。马鸣的《佛所行赞》中提到佛陀曾上学,但是比较简略,“修学诸术艺,一闻超师匠”。梵文本《神通游戏》则采用了神化夸张的手法,对佛陀上学时候的奇观进行大肆渲染,如佛陀一到学校,老师不能承受其光辉,伏倒于地;佛陀无师自通数十种语言,等等。
02 学习知识和技艺
犍陀罗佛传雕刻表现佛陀上学的画面寥寥可数,但却颇具历史意味。如伦敦维多利亚一艾尔伯特博物馆所藏的雕刻佛陀乘坐羊车上学的情景(图1),佛陀坐在两只羊拉的车上,赶车人、手抱写字板的书童们等众人的陪同下前往学校。
图1 佛陀乘坐羊车上学 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白沙瓦博物馆藏佛陀在学堂的雕刻(图2),刻画的是佛陀正站在老师跟前请教的场景,老师坐在一块装饰华丽的石凳上,右腋下夹着一块写字板,上面有一些文字,据识别,这些文字是佉卢文,内容为“是佛陀上学当天书写练习的内容”,佉卢文是古代犍陀罗地区的常用文字。
图2 佛陀在学堂 白沙瓦博物馆藏白沙瓦博物馆藏的这件雕刻的年代为4-6世纪之间,但是雕刻中所使用的佉卢文在当时早已是不再使用的古文字了。这件写字板上的佉卢文所说的事情本身其实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阿契美尼德时期,当时的犍陀罗是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个行省,正好是佛陀生活的时代。由此可以看出,雕刻家想要努力呈现出历史事实的愿望。
图3 太子习艺(射箭、读书) 图4 太子习艺(摔跤、掷象)除了读书外,太子还需要练习射箭、摔跤等技艺(图3,4)。图3这件浮雕当中,残存着太子射箭的场面和读书场景。左侧有两人正在拉弓射箭,表现的应该是悉达多太子练习射箭的情景。右侧两个柱子中间的完整场面为悉达多太子读书的场景。太子每天骑羊去上学,画面中伏卧的羊表示太子在学校,画面中最左侧的人物是故事的主角悉达多太子,坐姿,腿上横放着写字板,正在书写。
图4这件雕刻作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柱廊形式,每两个柱子之间为两个一组的人物,表现的是位于建筑中的观看者。中间是棋盘状的方格做成的帷幔作为装饰,表明所有的故事场景都发生在一座建筑内部。下段刻画佛传故事的主要场面,左侧为掷象,右侧为摔跤的场景。
右侧摔跤场景中,有两组正在搏斗的人物,他们均为两腿开立,以手握对方腰带或手臂,或弓背发力,或侧身搏击,生动再现了古印度摔跤的景象。
画面左侧为太子掷象的故事,画面中表现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最右侧有一人,左手持象鼻,右手高举呈击打状,此为提婆达多杀害大象之情景。提婆达多左侧伸出一足之人,应为悉达多太子,正欲掷象状。旁侧右手叉腰,左手持棍棒状物者,可能为观者,或是御象者。
悉达多太子掷象的故事在《方广大庄严经》中有记载。故事讲述的是父亲净饭王看到太子技能过人,于是下令牵过来一头白象,准备让太子乘坐。提婆达多先至城门,看见这头装饰华美的白象,问道:这是谁的象?回答道:国王遣此象准备让太子乘坐。提婆达多顿时心生嫉妒与骄慢,他左手抓住象鼻,右手击打大象,将大象置于死地。
难陀随后欲出城,也来到城门处,见大象倒在路上,问:谁杀死了大象?答曰:提婆达多!难陀用手拖拽大象置于路侧。悉达多太子路过,听说此事之后,用左脚踢了大象一脚,大象随之飞起穿过七座城,掉在地上在地上砸了一个大坑,从此之后这个坑就被称为象坑。
03 婚礼和宫廷娱乐
尽管佛教的教义明确规定僧人不允许结婚,但佛陀在成佛之前已经结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古印度人认为结婚生子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也是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佛经中提到佛陀的妻子名叫跋陀迦旃、耶输陀罗、频婆提维或频婆孙陀利等。
在犍陀罗佛传雕刻中也刻画了佛陀结婚的事情。在桑格尔、斯里巴哈劳尔、贾马尔格里等地出土了多幅雕刻,再现了佛陀婚礼盛宴以及佛陀与妻子在宫殿里的世俗生活场景。
在太子结婚之前,释迦族的惯例,首先要进行一场竞技比赛,耶输陀罗将与获胜者结为夫妻。比赛就在迦毗罗卫国城门的广场上举行,共有五百个释迦族的青年参加比赛,悉达多太子勇猛过人,在摔跤和射箭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图5 竞技摔跤(左)与太子砍芦苇束(右) 甘肃省博物馆犍陀罗艺术展目前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这件雕刻(图5)中保留了两个场面,各场景之间分别以柱子隔开,左侧为摔跤的场面,右侧表现悉达多太子砍芦苇的情节。竞技的两人后背面向观者,各伸出一手,抓住对方腰带,一腿前弓,一腿后撑,呈扭打的姿态,旁侧站立的两人应为观看竞技者。
根据梵文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记载,太子参加完比赛之后就和其他青年一起去砍芦苇,其他人割下的芦苇纷纷掉落,而太子砍过的并没有躺倒,而是笔直地站立着,人们纷纷嘲笑太子。一位神灵看到这个场面,随即刮起一阵风,所有的树木随着可怕的响声同时倒下,惊呆了众人。这件浮雕右侧画面中,可见持盾和剑的人,在他的右侧,有一捆立起的芦苇束,上下用绳子捆扎为圆筒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