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性对待过去——《朝花夕拾》读后感

理性对待过去——《朝花夕拾》读后感

作者: 孙萌鑫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0:46 被阅读0次

            自打我在前年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就很喜欢鲁迅—他批评中国的对象向来都只是百姓们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麻木冷漠的为人处世。同时他也是民国时期一批新文化革命领导者中重要的一位,至于其他领导者针对什么以及后人怎么理解那是后话。同时他除了会批评,更是“敏于事”,常常先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他指出人们常常遇事使用精神胜利法(详见《阿Q正传》),他就自己“以身作则”,写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两篇故事讲述了鲁迅在小时候的求知欲。鲁迅在小时候很喜欢收集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觉得它们很有意思,就仿佛童话一样,起到了沉淀积累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鲁迅的求知欲。同时两篇文章都被选入了我们当时的初一教材。但在教材中,两篇文章向躲过教育局的“表面化”处理是不可能的,以后有几乎再讲它。被讲成了要让我们好好学习和孝敬亲人。却忘了最重要不是不能忘了孩童时的求知欲,但他们确实是忘了。

        《猫鼠猴》、《二十四孝》、《五猖会》、《无常》、《琐事》五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小时候的友情与善良。其中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对美的敏感力以及如何去知道“美”的东西。鲁迅小时候与自家的猫狗很和谐,还和隐鼠建立了关系。这其实就是“驯养”,这个后面再说。可如今的人们早已经知道这些故事却依然用花草宠物来取悦领导或刷朋友圈。鲁迅小时候不满足于自己“学习”,更喜欢与朋友们互相分享神话传说。而现在的人们,与朋友们一同研究个东西,最后可以换来名与利的东西分着却还要互相看脸色行事。

        《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故事看起来不是童年的故事,但一方面志向也是孩童的东西,另一方面题目没说往事一定也是童年的事。最多只是说小时候。三篇讲的是父亲得了重病,即使用光家产来四处求医也没有阻挡父亲的死亡,鲁迅希望能够通过医治别人来让人们活的更长久,因此长大后在日本学医,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导师,对鲁迅的医术有很大的帮助。但让他最后没有拿着医疗包则是因为鲁迅发现中国在此时非常麻木,而医治也只能让人活得长久,对一个人的最终死亡无济于事,也并不能让人活的更有意义,因此弃医从文,像其他中国哲学家一样,用“笔”来“救”人。重要的是他对真正理想的执着与探寻。

            最后我们整合了这些东西发现,《朝花夕拾》也是一本启蒙哲学名著,并且讲的是道家的赤子之心。若是把它与西方哲学对比,与《小王子》中的孩童概念很相似。因此鲁迅更是在启示中国的“麻木者”们,唤醒他们的赤子之心。

          鲁迅的启蒙工作被后来的批评家和近代文学家研读,产生了如今中国的新面貌。这是另一段故事,以后有机会讲。

    注:《朝花夕拾》与《阿Q正传》之间可能没有因果关系这方面百度比我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对待过去——《朝花夕拾》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j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