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天已完全黑透,我锻炼完正进小区门,儿子打过电话来:“我在万达,我弄到了一张健身月卡。”“你又不回来吃饭了?”“不回去了,您吃什么?”“你如果不回来,我就随便吃点。吃牛奶燕麦香蕉粥吧。”“不错不错,您吃好!”
我挂断了电话,心里既有不用发愁给儿子做饭的喜悦,又有不能为儿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的自责。我是一个在烹饪上极没有灵感的人,加上长期因工作在外,在家做饭的机会就很少,缺乏实践,几乎让我变成了一个“上不得厅堂,入不得厨房”的笨女人。吃不上一口妈妈做的好饭菜,我真不知道我的儿子是怎么长大的。
好在时间不会因为任何因素停止运转,儿子在慢慢长大,我也在用心琢磨着做饭的技巧,慢慢学习能在厨房里站稳脚跟。记得这次才把归心似箭的儿子接回家时,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吃饭的样子,我高兴的眼泪都快下来了,问他:“妈妈炖的排骨好吃吧?”儿子边鼓着腮帮子边说:“哦,好吃。火车上呆得时间太长,因为疫情我也不敢吃东西,我太饿了。”嗨!哈哈……
我常常想,一个在外漂泊的孩子能记住家的味道,无论走多远,这种特殊的味道都能召唤疲惫的游子赶紧回家,这,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而我,能用什么味道维系住我的儿子呢?唉,只有自责罢了。
现在,把健身当成首要任务的儿子更把低盐低油饮食当成了日常,使烹饪手艺刚刚进步的我又无所适从了。“妈,我看着你炒菜。我来放油。”儿子夺过我手里的油壶慢慢抬起,壶嘴里滴出了一,二,三滴油,团在炒勺里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放肉呀!”我正发愁这可怎么炒啊,听到儿子的命令只得赶紧倒进炒勺里,儿子也赶紧翻炒起来,锅里因油太少,肉粘到锅底好多,差点烧糊。
抛开健身的原因不说,如果我不能用炒得一手好菜来栓住孩子的胃口,我真觉得我这个妈是白当的,可儿子现在都这么大了,离家的日子越来越多,那颗味道之种还能播撒吗?又能长大吗?
因为我至今仍能记得我的父母留给我味道,就算他们现在已经在另一个世界,那种让我回味无穷的味道仍能让我时时的想起他们。虽然我的儿时物质缺乏生活不及现在富裕,但那却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碧绿的豆角和鲜红的西红柿一起熬煮一锅暖暖的撅片儿汤,最后拿葱花一烹,甭提有多香了。还有妈妈手工擀的炉面,让我把肚子吃得圆鼓鼓的还是不想罢碗。记得上学时每到最后一节课,我都按耐不住空空的肚子想,今天中午爸爸妈妈会给我做什么饭呢?飞奔回家,锅台上已经是妈妈炒出来的香喷喷白菜土豆,爸爸甩开两臂,三下两下就往锅里下了面条,看着锅里的面条随着白白的面汤翻腾,我的肚子越来越咕咕得厉害,等爸爸给我捞到了碗里,便哧溜哧溜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哦,真爽!
我不知道,儿子有没有与我同样的经历和感受。我也曾炒得一锅自认为很好吃的杂酱菜醒好了面,脸贴着冰冷的窗户巴巴地眼瞅着儿子骑车经过的路口,等到他一进家门就把一碗热腾腾的面给他端到跟前,他也曾哧溜哧溜地吃着……可那是他上学时。况且这样的日子也不长久,谁让我是一名老师,他上学去让老师教时,正是我上班去教其他孩子的时候,真正在家给他端吃端喝的机会很少,可这样的时间正是孩子最需要我的。
现在儿子绝口不吃我做的拉面了,连我熬的八宝粥也不喝了。他上学那时,只要我在家,是每晚都熬给他喝的。如果说现在他纯粹的健身饮食是主观原因,那么,我没有叼住他的胃口,手艺达不到,做不出让他神魂颠倒的美食就是客观原因了。
可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饮食习惯的悄然变化,街面上的美食铺天盖地琳琅满目,味道又极其鲜辣诱人,如果一个孩子能吃到小麦,稻米等天然食材的纯正香味,这不能不佩服,他(她)的爸爸妈妈厨艺惊人,和外面撩拨人胃口的重口味“美食”pk胜利了。我,太笨!我做的家常便饭怎能和街市上的让人三天不吃就特别想念的“美食”相比。
我没有栓住儿子的胃口,禁不住常常想,我在外的儿子还想家吗?为人父母的人们啊,为了让我们放出去的风筝别断了线,在和孩子相聚的有限时间里,请在家为自己的孩子香喷喷的做好每一餐,使他长大后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都能想起家的味道,因为,那是爱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