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已读完好几天了。可是,不知道怎样梳理它,才能让我更明白的表达对作者的敬意。
因为我读书时有一个毛病,喜欢把它放在大环境中去思考它的背景、去考量它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就需要我调动更多的知识去全方位的理解这本书。而读《千年一叹》时,却发现自己的知识系统明显匮乏,读书不是愉快的体验,而变成了一种纠结。
但纠结归纠结,总还是要正视这个问题的。
关于作者:余秋雨(略)
写作背景:《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在用十年走遍神州大地,探访中华文化,著成《文化苦旅》之后,将眼光转向世界,不顾困难和危险,随香港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4万公里,以“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为宗旨的探访古文化的活动中写下的日记随笔集。
写作特点:每篇不过两三页,短小精悍,只为说明某一个问题。用作者的原话讲就是:因为“对这种特殊‘写作状态’分外珍惜,舍不得多加改动”,所以“写法过于质朴,完全不讲文采”。但用我的眼光去看这本书,却是蕴涵着世界文明从古到今的成长史。而最后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呢?当然是对异于其它陨落文明之外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至今的思考。
我读此书的收获是什么呢?我很佩服他追寻文化的勇气。不顾万里征程,不顾历史的久远,不顾追寻目标的渺茫,不顾行程中恐怖主义蔓延区域的凶险,怀抱着无限的热情和勇气,身披着坚定和执着的铠甲,走向了一个个已经消失的的文明,在它们的废墟上,默默伫立。仿佛看到人类一步步创造出文明,又看着这些文明缔造者的后代毁掉了这些文明;作者以轻松的文笔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如金字塔至今还是谜一般的存在,克里特岛的排水系统和卫浴系统可以和今天的排水系统和卫浴系统相媲美····
作者的千年一叹,叹什么?叹文明的陨落,叹现代人的争斗。其实也是在警醒世界人民,要敬畏我们古老的文明,要铭记守护文明是每个人的神圣使命。
金句摘抄:
1.不管是多么强悍的君主,多么成功的征战,多么机智的谋杀,到头来都是自我毁灭。
2.历史的最终所有者,多半都是手无寸铁的艺术家。
3.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4.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
5.人类和古迹会遇到双向的悲怆: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6.一切都停止了。没有古代和现代,没有了文明和野蛮,没有了考察和推断,只剩下一种惊讶: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7.贫困的直接后果不是反抗,而是尊严的失落,而失落尊严的群体,更能接受极权统治。
8.其实,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最发达。五六千年间不知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智慧耗尽在这里。
9.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