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两个故事:
故事一:某夜,一个年轻人走进一家24小时便利店买烟,但是刚一进门就看到店员正被一个人用刀比划着要钱。年轻人赶紧跑了。
故事二:某夜,一个年轻人走进一家便利店买烟,一进门就发现那个他认识的店员正被一个歹徒用刀指着要钱。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跑了。第二天,他就听到店员被杀害的消息,他非常后悔当时没有报警……
你更喜欢哪个?我想大多人都会选第二个。因为第二个故事有代入感,也许你也会在听闻店员被害的噩耗后心里咯噔一下,然后会替那个年轻人唏嘘自责。
人们往往愿意相信事实和数据,但无意间却会被故事吸引,并沉浸其中。——这就是《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故事能够无限接近事实,但又不会去揭露事实。故事能够激励人并引起共鸣,使听故事的人参与到价值观和信念的交流中,而不是直白地揭露或简单地告诉人们价值观和信念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7044/87635c0ea8d6ade2.png)
不可否认,多大岁数的人都喜欢听故事。那么,如果能把故事与职场、生活联系起来,会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呢?
简单来说,作为职场中人,这本《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会教给我们如何用故事打造一个品牌形象。换句话说,如果你能讲好一个故事,那么你就更容易打动别人;而如果你的故事恰好能引起对方的共鸣、得到对方的认同,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品牌和故事一样能够帮助我们强化自我形象。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消费者。如果要真正地讲述一个品牌的故事,必须要先了解这个品牌。因此,这本书适用于日常社交、职场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的作者吉姆•西诺雷利(Jim Signorelli),曾为各大品牌做过市场营销和广告企划,比如花旗银行、卡夫食品、汉堡王、通用电气、东芝电器等),被誉为世界级故事品牌营销专家。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从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告诉我们故事除了解闷,还可以打造个人品牌形象。它主要包括:品牌故事的塑造、品牌个性化、合理化定位等板块。也许这么说你还是不明白这本书是干嘛的,那就继续看故事吧。
让你的品牌展现更多的个人价值
下面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看看你更喜欢哪个?
“一名年轻的田径运动员每天训练做100个蹲起,并且在1000名运动员中第一个做完。”
你可能会说:“这就完了?普普通通,平淡无奇。”那么好,再来看看第二个版本——
“一名年轻的田径运动员每天训练做100个蹲起,并且在1000名运动员中第一个做完。他的一条腿是假的。”
怎么样?只是多了一句话而已,是不是就让你有了短暂的错愕,并生出了一些感动、一些敬佩等情绪?
假如这是一个广告,你会不会觉得画面中的他所打造的这个品牌传递了拼搏、锲而不舍的意义?而你从这位独腿运动员的故事中想到或感触到的,是你自己对故事的解读,和讲故事的人没有关系,因为他只会引导你,而不会去干涉你的思维方式。
就好比那句由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黄霑信手拈来的广告词:“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短短一句话却为人头马这个品牌传递了两个概念: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二,图个好彩头。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人头马酒在香港火了30多年。
所以说,你的故事讲得好,比几十句平铺直叙的话更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这句简单的广告语总比你说“我们的酒颜色多么剔透、味道多么赞、是成功人士喝的哦”更来得生动。
做人也是一样。每个人每天的精神面貌,就是这个人的品牌形象,你这个品牌打得好,就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也就是认同感。人的感情是很微妙的,一旦认可你了,别人会像对自己一样对待自己的同类,所以当某人认可你,无论是在事业还是感情上,真的有可能为你一路绿灯;而对不合自己眼缘的东西,绝不会有怜惜之情。
品牌故事扩散的四个阶段
品牌故事扩散的四个阶段为:产品功能认知、产品特性理解、品牌情结、品牌联盟。
用书中的例子讲个故事:设想一下,你身边一定有那种用皮筋来捆钱、信用卡和身份证的人。假设这个人就是你,那么故事来了。一天,你看到一个钱包的广告,你可能会想,太神奇了,我要买一个这个东西,于是,你就买了,但你可能根本不会记得它是什么牌子,只是觉得它比皮筋实用。这就是产品功能认知。
渐渐,你使用这个钱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旧了,脏了。一天,你在穿过商场去坐地铁时发现了一个X牌的钱包居然有12个卡槽,比你4个卡槽的更实用,价钱也合适,你就顺手买了个新钱包。于是你和X钱包就有了种联系,但却并不是一种牢固的联系。这一步,叫产品特性理解。
两年后,身为X牌钱包潜在需求者的你,发现钱包这种东西已经臭了街了,有的牌子比你现在用的还要看上去更实用、更漂亮。但这个时候,你对它已经有了种微妙的感情,觉得它不但有了你使用后的痕迹,还代表了你的价值观和信仰。所以即使其他牌子的钱包再花哨,你也没有换牌子的冲动。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情结了。
没几天,你就发现了X牌钱包的新广告:一个帅哥拿出钱包付账,旁边一个陌生的美女用仰慕的眼神看着他,用挑逗的语气问:“嘿,帅哥,你这个钱包是X牌的吗?”帅哥露出迷人的微笑说:“是的。”然后,美女轻轻抚摸着钱包细致的皮革,于是,邂逅发生了。看完这个广告,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嘿,如果我继续用这个钱包的话,也会有美女向我搭讪哦。于是,尽管价格提高了,你可能还是愿意再去买一个X牌的新钱包。这个时候,你之前对它建立起来的情结已经根深蒂固了,也就是完成了最后一步,品牌联盟。
好吧,不管你是不是这样的人,总之,一旦我用上一个什么东西用顺手了的话,就不会轻易再去换其他牌子。毕竟这个我用着挺好的,为什么要换呢?这就是故事的最高境界:品牌结盟。当然,这个产品的定位一定要准。
用故事包装事实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我既不是做销售的,也不是做营销策划的,也不是当老板的,这本书对我没用。那么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认同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认可、肯定与表扬,从没有人说“我就愿意做错事然后让别人批评我”。那么,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谈恋爱,都需要对方的认同。一旦对方认同了你,就等于认同了你为自己打造的个人品牌形象,也就是为你打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经过情感故事包装过的事实,会以洪流般的势头迅速打开人们的心门,进而极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心理走势。
再来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去相亲,女孩让你做一下自我介绍,如果你一上来就说:“我叫小明,28岁,坐办公室的,早九晚五,我的爱好是旅行……”八成女孩已开始掏出手机发朋友圈说“相亲遇到个奇葩”了。但如果你一上来就说:“诶,你挺像我表妹的,她就喜欢背个双肩背,带着相机到处去旅行。有一次她旅行回来给我带了个礼物,你猜是什么?居然是一瓶当地的泥土。对了,你喜欢旅行吗?”我想,无论女孩的回答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能找到继续聊下去的突破口,并且还能第一时间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更重要的是,她至少会觉得你的性格还不错。
也许你会说,这也不算是个故事啊,也没有故事几要素。可是,从没有人教过穴居人怎么讲故事,莎士比亚可能也从没上过什么写作班。说穿了,没有人想要管讲的人会怎么讲,重要的是听的人会怎么去联想。
其实,《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这本书就是希望你能掌握更多的生活艺术,成为一个“有内容”的人。当然,它还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比如收集故事背景、原型分析、完成故事摘要、激发灵感、寻找意义等。
看完此书,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然后去给更多有故事的人讲述你的故事,用好故事打造出你的优质个人品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