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音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所感:从乌合之众谈到网络暴徒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所感:从乌合之众谈到网络暴徒

作者: 非人哉乃看客也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11:18 被阅读0次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网络喷子”、“键盘侠”、“网络暴力”这些老问题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其背后的行为心理不得不让人想到《乌合之众》所探讨的群体心理。

要说“乌合之众”造成的最大恶果,纳粹迫害犹太人首当其冲,纳粹在二战种族清洗中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这段历史是人类文明永远无法磨灭的至暗时刻之一。

这种暴露民族和人性的事件,必定有很多文艺作品对他进行批判和反思,《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乔乔的异想世界》、《钢琴家》等,不同的电影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纳粹的集中营,都引发了我们对“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的思考。

前段时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让我看得喘不过气来,这部电影通过纳粹军官家一个小男孩的童真认知对比成人世界的相互厮杀,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的残暴和血腥。

“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和视觉。”

电影第一组镜头的作用通常是为整部电影定性,所以开场时,我们看到小男孩举起双臂和小伙伴们自由自在地奔跑,穿过大街小巷,而纳粹官兵们背着长枪,牵着军犬,将一个个犹太人推押到货车上,小男孩似乎什么都明白。随着剧情的发展,这样的矛盾对比愈演愈烈,最后也因为孩子的童真,给自己酿造一桩惨剧。

那个纯真善良的小男孩,他以为圈起来的集中营是农场,他以为集中营的升起的黑烟是炊烟,他以为里面的人穿的囚衣是睡衣,他以为囚衣上编号是在玩某种游戏,他甚至进入到“农场”里面陪自己的“农场”朋友寻找父亲。

关于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众说纷纭,始终逃不过一个事实:欧洲反犹其实是传统

因为犹太人宗教信仰不同,又爱经商,仇犹在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可为什么偏偏在德国表现得如此极端?

因为这是“人心所向”,纳粹很好地运用了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

纳粹利用群体心理迫犹太人

《乌合之众》关于群体心理观点是这样的:当人们有了共同的心理诉求,一旦进入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乌合之众》这本书饱受争议,我们批判其关于“群体心理”的描述没有科学论证,不严谨,太偏激,甚至从写作背景来看,勒庞写此书时,法国经历了一系列思想巨变,人民变得极端盲从,这些因受到思想冲击的盲从也有被“不恰当”归因到“群体心理”的可能。

尽管如此,历史发生的诸多事件依然验证了《乌合之众》的观点,就比如二战。

那时候的纳粹民心不稳,他们需要犹太人的财力,需要塑造民族信仰,欧洲的普遍仇犹心理是他们“得天独厚”的武器,他们将矛头指向犹太人,随意煽动民族情绪,于是犹太人一夜之间便成为了众矢之的。

被利用的群众,他们一边心里大呼“解气”,一边甩手看戏甚至推波助澜,在纳粹对集中营的美化之下,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成为了残暴屠戮的帮凶。

而被利用的纳粹官兵,他们一边被组织洗脑,一边响应着群众的呼声,真的以为自己正在做一件“最伟大的事情”。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族自豪感是最廉价的骄傲。

鉴于叔本华对人生意义的消极立场,我们必须承认民族自豪感当然也有积极的影响,但当民族自豪感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时,确实是“最廉价的骄傲”。

网络狂化的乌合之众

现实生活中,被群体性煽动情绪是多么普遍的事情,尤其当人们隐藏在网络背后,他们就变成了狂化的乌合之众,更加不理智,更加盲目跟随,更加肆无忌惮,网络暴行也肆意滋生。

尤其当他们成为“群体”之后,攻击力量惊人,对“不同声音”的容忍度为零。

每当出现一些有争议的热点事件,只要风评朝向一边,那网络就只允许这一边观点的存在,有些新进入“群体”的人甚至都不了解事件本身,便“跟风”发泄自己不知道何处滋生的愤怒。

哪怕你提出一个中立的视角,你也依然是这场“战争”中的“死敌”,远一点的AO3事件如此,近点的《后浪》事件如此,何冰老师就因为接了个“没有站年轻人价值观”的录制被爆破微博,papi酱因为孩子随父姓寒了田园女权的心而遭到谩骂......

个人一旦产生了心理诉求,一旦加入了具有同样心理诉求的群体,就人云亦云,抛弃是非,丧失理智,更不会去思考这个心理诉求公不公正,合不合理,会不会伤害他人,成为一群乌合之众。

如果说《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理论是夸大的,那我们来看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里的从众心理是这样定义的: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且多发群体是儿童、青少年以及缺乏主见的成年人。

保持批判性思维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从众。

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将犹太人称为“恶魔”,将希特勒称为“伟大的希特勒”,但同样也有许多清醒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微弱地抗争,即便他们没有《辛德勒的名单》里辛德勒的胆气,但他们依然能让我们看见人性之光。

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雨果的一位朋友给雨果写信说我们收获太大了,得到了多少好东西,你没来真是太可惜了。雨果回信说:你们这样的强盗行为是多么无知、无耻,你们给一个伟大的民族带来如此大的伤害竟然还有脸到处宣扬。

雨果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是非与正义。

以上的两个例子,事件很大,是非分明,但对于事件的既得利益者来说,“保持清醒和理智”依然不容易。

大是大非尚且如此,我们也暂且不提那些是非明显的“网暴行为”,在面对生活各种复杂的小事件时,“消费主义”、“割韭菜理论”、“阶级固化”等众多的信息和言论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真的能保证自己没有受群体心理影响吗?

我们常说要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便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思辨与立场》一书将人的思维水平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思维,无反省、依赖直觉、具有极大程度的自利和自我蒙蔽。而思维的最高层次,即批判性思维,反省外显、技能高,一贯公平合理。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信比谎言更加是真理的敌人”,要做到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否公平、公正、合理,需要不断挑战自己多年养成的思维信念,需要不断反思我们是不是将自己和别人“双标”对待......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拥有很多知识并不等同于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也并不是让你成为杠精。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可以不断养成的,当我们长期运用批判性思维,我们会变得更加清醒,更加理智,我们不会轻易被人“带节奏”,我们不会随意盲从,我们也会更加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许会看到更多的黑暗,但至少我们不会成为黑暗的帮凶,甚至黑暗本身。

相关文章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所感:从乌合之众谈到网络暴徒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网络喷子”、“键盘侠”、“网络暴力”这些老问题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其背后的行为心理不得...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孩童靠所嗅,所听,所见来认识世界,直至理性占据一切的黑暗时刻到来。 给这个电影怎样命名标题才是最合适恰当? 可选取...

  • 看了百度😝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这几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电影片段一直在我脑海里闪。 我不得不佩服犹太人母亲,即使作为...

  • 睡衣骑士——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

    睡衣骑士——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 韦谋 (1)前言 ...

  • 带血的童话2019-04-17

    作者贾寒蕻 -----观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有感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我看到的最震撼的二战电影。和其他...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近一周都在上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课,于是有机会看了这部影片。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心...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看了《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给我的感受很难过,也给我补了一些历史知识。 (1)历史就是历史,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尊重历史...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今天下午看了一部电影,突然就想写写自己的观影感。昨晚,阳阳和我说每次写日记时,提起笔都不知道怎么写了。其实,只要用...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刚看完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心里有些许的心疼与无奈。布鲁诺和什穆尔在一群人中两手拉紧面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根据爱尔兰新锐作家约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由马克·赫曼执导,阿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所感:从乌合之众谈到网络暴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po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