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的书作者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这本书开篇就点明人生道路本质: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最高境界。
大多数人不愿意正视人生的苦难,他们对于自己所犯的错,很容易过激。有些人总是将问题推卸给他人或者其它原因,比如大学没有好好学习,他会认为是自己专业不好,所以没有好好学习,再深究为什么没有选好专业,因为不是自己选的,是父母或者家人选的…所以不好好学我们称之为人格失调症;也有些人将所有问题归结于自己,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所有的错误都是自己犯下的,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神经官能症。
事实上,如果只是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过了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长期下去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律呢?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原则,但是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会因一时忽略和漠视它们遭遇失败。
推迟满足感
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人问题和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教育中,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无须父母敦促,自己先完成功课,再去娱乐一下。如果孩子能够这样推迟满足感,到十五六岁就能把这个原则内化成为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但是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许多学生都不明白“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而是将次序颠倒过来,所以,他们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肯定于事无补;指望别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明智之举。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忠于事实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就是坚定不移的遵循这个原则。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的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我们依靠自已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但其中的难点不在于绘制,而在于不断的修订,一旦新的观念与过去的理解发生冲突,我们宁可视而不见,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当时主流的地心说,虽然后来我们明白哥白尼是对的,但当时人们还是让哥白尼为真理献出了生命。
保持平衡
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已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长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要保持得当。M·斯科特·派克称之为“保持平衡”。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追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但是不经历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即便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里的痛苦强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你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要追求精神的发展呢?”或许你可以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找到答案。
《少有人走的路》是本好书,推荐阅读。
1) 自律,从推迟满足感开始,比如,干完手上的活,再去吃宵夜;
2) 爱,是自我完满。坠入爱河,皆因自我边界崩溃;
3) 宗教是心理疾病之因,也是药,是脏水里的孩子;
4) 心灵力量的不断积聚,会带来孤独感。所有走在最前面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前微软中国战略总监 刘润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 黑猫脸树洞,每周不定期更新,分享阅读收获,创造美好人生,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成长,拒绝平庸。如果喜欢的话请支持点赞、收藏和分享,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