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绘画时的构图、线条、色彩、用笔力度和画面形象大小等,都能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读懂孩子的画,让我们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绘画中出现的人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TA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画中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画出自己的愿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么礼物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物件画在画里,当作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构图
构图居中: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中间,正常情况下画面大于纸张的五分之四,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有攻击性,强调自我。(自我意识强)
构图偏左:舍不得去年用的牙刷,有恋母情结、念旧。(留恋过去)
构图偏右:未来我会是什么样的呢?代表父亲及对新事物对未来的期望。(憧憬未来)
构图偏上:我不会是天上的仙女吧?孩子想象力丰富,但不够踏实。(喜欢幻想)
构图偏下:我还是静静地呆在地下吧!务实保守,缺乏安全感。(注重现实、渴望安全感)
画在角落:我有心事,我很忧伤,画面小于纸张的五分之一,代表孩子性格内向、退缩、情绪低落。(心理压抑)
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 ;
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线条
直线∶孩子比较精明、干练、沉着,做游戏时具有领导能力。
曲线∶ 孩子比较温和、柔顺、内向的特质。
粗线∶ 孩子个性比较要强,容易冲动。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细线∶孩子比较柔顺、轻巧、害羞。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
水平线∶ 孩子具有和平、安全及稳定感,和伙伴们相处融洽。
又短又直的线∶暗示着孩子具有一定攻击性哦!这种时候,老师与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
颜色
孩子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另一种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
明朗色调(黄、粉、红等)∶孩子心情愉快。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
暗调(黑、白、灰等)∶孩子这会正烦着呢!
暖色调(红、橙、黄等)∶孩子很幸福哦!
冷色调(黑、青、蓝等)∶自私中带点叛逆,叛逆中带点理性。喜欢蓝色黑色的孩子性格内敛稳重,5岁以下孩子对颜色的概念没有建立。
一般情况下画面有5种以上颜色的孩子性格外向, 7种以上有多动倾向,颜色太少性格偏保守内向。
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家长老师要怎么做呢
不能教条式的对儿童画作心理分析
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映,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
比如说,如果孩子在窗户上画了很多栅栏,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感觉"被困在室内",那也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监狱的场景。所以,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即他们对画面的叙述,同样重要。
完全接纳孩子的画
在孩子的画面前,家长要注意自己的用词,正确的方式是∶完全接纳孩子的画,不提过多的问题,尤其是不要说他们画的不对。
可以要求孩子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画,并且需要完全认可他的故事,这样孩子会继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
当然您也可以把孩子的画贴在墙上,或者放在柜子里挂在自己的床头,这些都可以给孩子恰到好处的认可和鼓励。
从孩子的绘画作品研究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科学育儿方法,也是父母及老师不可不知的绘画心理术。
所以爸爸妈妈、老师们快去看看孩子们画里的小情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