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第314天(20190901)
守护健康
临近傍晚,和爱人在小区内的公园散步。在公园入口旁边的一排靠椅处,几位老人正在聊天,其中一位老人的腿脚似乎不太好,神情木然地坐在轮椅车上。他的儿子年龄在50岁左右,体格很健壮,很冷漠地站在轮椅旁边。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散步回来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那个儿子竟然在当着其他老人的面儿数落自己的父亲,“整天真拿他没办法,给他准备了两个坐便器,就是不用,总是拉在裤子里,也不知道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儿子一边数落着父亲,一边对着他很嫌弃地比比划划,那位老父亲则似乎变得更加木然,沉默无语。
看到这一幕,爱人很义愤填膺地说:“哎,这个儿子真是白养了,竟然这样对待他亲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点也不顾及老人的颜面,不过看样子老人似乎早已经被训斥得麻木了。”
听着爱人的感慨,我对她说:“这几天早上遇到的那两位‘高人’大爷,以及今天遇到的这对父子,为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示范,告诉我们身体健康的极端重要性。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既可以不给儿女增添额外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得更加有体面,更加有尊严。”爱人深表赞同,我们一致决定,要向那两位“高人”大爷学习,从现在起,坚持锻炼好身体,真正做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主人!(宏光)
“听”话
昨天晚上,先生忙完工作开始写功课,感觉时间已经过了许久,发现他才写了两小段。于是揶揄道:“您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换作我,估计已经写完两篇了!”先生“抗议”道,“我这是在叙述故事情节呢,必须要好好琢磨琢磨,不然写不清楚,别人也看不明白啊!”先生的话让我不禁想到,其实,在说话的时候,是否也要琢磨一下,你说的话别人听明白、听清楚了吗?
想起曾经发生在我和先生身上的一次“乌龙”事件。有一天早上,先生问我×××书放哪了,我告诉他放到楼上卧室一进门的架子上了。没过一会儿,我上楼打扫,却发现他居然在阁楼找来找去,看到我就问,你到底放哪儿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难道我说得还不够清楚吗?记得参加一次活动时曾做过一个拼图游戏,老师给出几个条件,在反复念过及确认我们没有疑义后开始拼装。我拼好了坐在那,几分钟后,老师在我耳边说:“请念第一条规则。”这时我方才恍然大悟,规则要求用三块板子拼成一个正方形,可我用了四块板子而不自知。
这两件事都说明了一个现象,我所表达的意思别人能接收到多少,拼图要求的几项规则我又能记住几点。我们大人在做事的时候尚且会忽略一些细节,都不会完全地“听话”,又何苦去苛责孩子呢?曾经,也因为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甚至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自认为所说的话很清晰明白,有时会说上两三遍,可是孩子不为所动或表现得不尽如我意,于是就非常生气。其实这是我们不了解,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一些概念的认知很模糊,有时甚至是听不懂的,而大人钟爱讲道理,主观地认为孩子应该明白自己的话,应该在听话后有所行动,我们的感觉才舒适。于是时间长了,一种循环的怪圈出现了,一个在大人眼中不会听话的孩子被创造出来,一个所谓的问题孩子诞生了。
作为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不要自己在那里夸夸其谈、一吐为快,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恨不得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一股脑地倾倒给孩子,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是否听懂、听明白的点上,要带着觉察去听,去说,要经常蹲下来问问孩子:你听懂爸爸(妈妈)说的话了吗?(金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