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百病

作者: 月亮树上的蝴蝶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1:09 被阅读0次
    烤百病

    夜色,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弥漫地混沌一片。夜空,像蒙上了巨大的帷幕,没有月亮,也没有要透出半点儿星光的意思。

    地上的火苗奋力向上窜着,熊熊地吐出热烈的火焰。孩子们笑着,闹着,跳着。大人们三五成群围着火堆,有一搭无一搭的说着闲话。

    早在夜色将黑未黑的时候,“烤百病”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人们未必相信这火会祛除百病,但是这跳跃着的火苗却是让孩子们是欢欣、雀跃地。

    家乡流行一种习俗:正月十六“烤百病”。“烤百病”寓意:用火一烤,百病不生。

    正月十六傍晚,大家就会找来许多能烧的东西,点着。点着后,大家围着火来烤,意味着把自己身上的病患烤走,这是整个正月里最后一件隆重的事了。“烤百病”时,身前、身后、脑袋、腿脚都要烤到,让病魔无处躲藏。

    烤火时,总有熟悉民俗掌故的婶子、大娘还会念念有词的说着:“烤烤手,长一斗;烤烤脚,长得高;烤烤屁股,长得齐出(方言,长得周正的意思。)……”诸如此类顺溜而又吉祥的话语。

    这简单的句子里,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可惜,现在能记住这些淳朴的民间语言的人越来越少。

    烤百病,最兴奋的要数孩子们了。

    我记得小时候,正月十六这一天,我们几个孩子早晨就会相约好去村外找些柴禾。

    那时候的农村都是烧柴做饭的,所以乡亲们拿着柴火是很在意的,少一把柴禾,一顿饭就做不成了。再说在当时那个年月,每家能够一年烧的柴禾真的是不多,能划拉着烧的东西大多是会被烧了的。

    正月十六要想痛痛快快地烤百病,那些用来烧的柴禾是要想办法弄来的。所以无论天气好坏与否,刮风还是下雪,都是挡不住我们寻找一些干柴的步伐的。

    北方的正月还是很冷的,甚至会有些刺骨的寒冷,但是这对于兴趣十足,而又兴奋的孩子们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

    耙子,绳子,口袋……各色工具一应俱全,带好这些,一群孩子就浩浩荡荡地向村南出发了。一出村我们就像一群扫荡的鬼子兵一样,感觉凡是能点着的东西都会被我们收入“囊”中:树叶,杂草,碎末式的小树枝……田里偶有遗落的豆秸、玉米秸也会让我们觉得如获至宝。

    值得庆幸的是,那时村外的路两侧都是一些高大、粗壮的杨柳。一冬的寒风吹过,总会有一些枝丫被吹折。如果前一夜正好刮过大风,运气好的时候,我们还会碰到一些比较粗大的树枝。看到那伏在地上的粗树枝,我们的两眼都是放光的,像深夜里的狼群般。手抱、肩扛,连拖带拽,每次我们总会是满载而归。

    而每次回到家后,无不例外的都会被父母嗔怪。新衣服上不知什么时候已满是灰尘,有时甚至还会留下撕裂的口子。手和脸,横一道子,竖一道子,像戏剧里的小丑一样,就这般形象一顿说哪能跑的了呢?当然原本万里无云的心情自然也会阴上一会儿。

    但是一堆火点燃之后,转身之间,所有不快的情绪就已烟消云散了。烤不烤火并不重要了,怎么烤更是无所谓了,心早已随那呼呼向上窜的火苗飞上了天。

    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你追我赶,肆意奔跑,笑着,逗闹着。不管是不是脸啊,脚啊,是不是哪都烤到了,只顾围着那火闹了去。

    现在,早不用孩子们到处捡柴禾来烤百病了。村里,人们基本上不烧柴禾做饭了,到处都是没用的干柴。十六这一天,随手拎捆竹竿,拿根木头就足可以让人们烤半天。但年的味道却也越来越淡了,那充实的愉悦感再也找不到了。

    回忆总像影子那么长,时光却像流星一样短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烤百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xj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