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茗山学堂•万病之药首唯茶₁

茗山学堂•万病之药首唯茶₁

作者: 茗山茶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10:39 被阅读0次

《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也是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据《唐本草》记载:“茗,苦荼。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唐本草》对饮茶的建议是:“作饮,加茱萸、葱、姜良。”这为唐代煮茶、煎茶时,添加辛温的调料以平衡茶的苦寒,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之后,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写道:“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孟诜对茶的认识,与《唐本草》比较,增加了清热利大肠、治疗便秘以及兴奋提神的功效。孟诜记载的制茶“当日成者良”,一直影响到近代。这也是古人不接受红汤茶的根本所在。

茗山学堂•万病之药首唯茶₁

公元739年,大医学家陈藏器,在《新修本草》与《食疗本草》的基础上,对茶的认知又增加了重要的观点。他在《本草拾遗》写道:“茗、苦茶: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之宜热,冷即聚痰。茶是茗嫩叶,捣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陈藏器首次提出了茶“去人脂”的减肥功效。尤其是他的饮茶宜热的观点,值得借鉴,令人深思。饮茶宜热,当然也不能过热。我们知道,茶汤刚刚倾出的温度,一般为85℃左右。人体的食道粘膜比较脆弱,对温度不太敏感,其最高耐受温度为50℃~6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常饮65℃以上饮品(如咖啡、茶等),反复烫伤食道粘膜,可能会引发食道癌。因此,健康合理的饮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60℃为宜。

饮茶宜热无灼灼,同样也需寒无沧沧,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医食忌理论。以茶汤之热来平衡茶的寒性,畅发茶香,去性存用,方能得茶之妙。如果常饮冷茶,会使湿气在体内积聚,容易造成痰湿体质。李时珍曾高度评价陈藏器:“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陈藏器,这位八世纪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其对健康饮茶方式的忠告,在今天听来,仍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

关于“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这一对茶的重要论断,诸多传说都认为是语出陈藏器,我详细查阅过他的《本草拾遗》,遗憾的是,在原著中没有找到该段论述。查阅不到,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原著曾有十卷,早已不知佚于何时。而我们今天读到的《本草拾遗》,是近代才从《医心方》、《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等古籍中搜理出来的。

相关文章

  • 茗山学堂•万病之药首唯茶₁

    《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也是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据...

  • 茗山学堂•茶为万病之药?

    作为中药大多都具有偏性,或寒或热。中医治病的依据,就是利用药物的寒热偏性,去调整身体的偏热偏寒,通过纠偏使之达到阴...

  • 茶疗食养,引领健康新风尚|访尊慧文化创始人——王正慧

    何谓茶疗?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上有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唐代刘贞亮也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

  • 【易道茶语】丙辰日:茶为万病之药

    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贵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茶本属木,杀青、烘焙...

  • 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

    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大家如果知道一个药是“万病之药”,如果我说我这个药能够治百病,那一定是狗皮膏药,假药...

  • 健康医学,远离抗生素!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_陈藏器(唐) 为什么要喝茶? 茶疗可以健脾,脾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脾虚者,如...

  • 茶道之良药

    茶道之良药 古人云 诸药为各病之药 茶为万病之药 此良药到底为何物 谁人能知 如果得着这良药 就得到了生命 这是何...

  • 什么茶适合什么人

    《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喝茶是很多中国人都有的习惯,常喝不仅能提神、延缓衰老、除口臭,还...

  • 劝君品品其中味 闲来谈茶 6

    唐《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茶叶中,确有多种成分的药理作用,与人体健...

  • 千古茶事之喝茶的好处

    点此收听语音版 话谈千古事,茶沏一室香。我是健康行动派正明。 唐代《本草拾遗》一书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茗山学堂•万病之药首唯茶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xr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