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1年3月,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诺奖得主的作品确实名不虚传,看完深有感触,现总结如下
1、莫言运用文字的能力,尤其是对方言的使用和把握让人佩服,文中很多歇后语、顺口溜之类的,尤其对于文化遗产——地方戏茂腔的演绎,都是得益于莫言对高密的乡土气息的熟悉,这些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感谢有莫言这样的作家们的生花妙笔,之前读路遥、贾平凹等人的书也有类似的感觉。
2、感叹作者对人性的把握,有人说“鲁迅写透了看客,莫言写透了刽子手”,一直以来对于封建时代的酷刑都是只闻其名便觉得恐惧不已,书中对于几大酷刑的描述,对于施刑者——刽子手在实施酷刑时的心态及身体的变化等,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性的把握,一本书看下来时而看得心惊胆战,时而恨之入骨,时而又扼腕叹息,这本书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统治者对人性的践踏和亵渎,通过对刽子手的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3、近代中国的积弱、当权者的丑恶嘴脸,在书中被详尽的描述。落后就要挨打,本书以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为背景展开,德国列强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搞得天怒人怨,尸横遍野,孙丙正是被德国人杀妻灭子的深仇大恨激怒而被动走上反抗道路的。以皇太后和袁世凯为首的当权者,不只对百姓们的死伤遍野无感,对国土被侵占无知,还恬不知耻地做列强的爪牙和帮凶,人性之恶在这些当权者身上暴露无遗,不禁为可怜的百姓哀叹,我们的名族竟是遭遇了那么深重的苦难,然而这份苦难不单是因为列强的入侵呀,更多的是自己的弱小和不自知呀!就像红楼梦中探春说的“一个大家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的国家足够强盛,列强的坚船利炮再强也难以攻陷的吧!以前在历史课本上,近代史的部分,都是一句两句话来描述中国的弱和入侵者的强,这本书里,深刻体会了那种落后而被打的悲剧,真是痛心疾首,难以抑制心中无限的愤怒。
4、普通民众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弱小不能自救,以孙丙为首的普通乡民,在列强的步步逼迫下走上反抗的道路,但是小民的局限性极大限制了他们对列强的打击能力,无组织、无纪律,再加上武器的落后,各个方面的问题,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成功,甚至意气用事会被官府与入侵者利用,凭着一腔热情,甚至连保护自己积攒力量的智慧都没有,心里难受得很,深切体会了以前历史课本上讲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我们的百姓遭殃痛心不已,为我们的国家被侵占而心有戚戚,为我们的当权者之无能和无耻而痛心疾首!
后记中莫言说,这部小说写的其实是声音,利用民间口头传诵的方式或用歌咏的方式诉说那一段传奇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传递声音,其中之一就是那片土地上对火车轰鸣声的理解,还有就是当地的地方小戏茂腔,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声音被莫老糅合在一起,演绎了这部书。这样的声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听一听,尤其我们的年轻一代,相信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读完都会深有感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