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这三天,看到了一本很不错的书,观点比较新颖,对于读书选书,有了新的理解,可以一起看一看,新年看新书,才会有新的理解,新的思路,新的气象。
当你想要将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活用到工作中时,重点其实在“读后”。
【阅读与工作相关的六大原则】
原则1: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两种书”
首先,扎实地阅读商务类书籍中的“名著”,其次,阅读通识类书籍。
原则2:一本书,读两成就够了
一段的开头倘若没有令人心动,就果断跳过。
原则3:把读书想象成“投资股票”
不应该将读书当成一种消费行为,而应该将其当成一种“投资行为”。我们之所以觉得书读到一半就扔的做法很浪费,其实就是因为将读书当成了一种消费行为。
将读书当作一种投资行为,而这最大的投入就是“我们的时间。”
读书,就是付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去投资,从中获得丰厚的人生回馈的一种投资行为。
当你判断出在此基础上再投入更多时间,也无法更多地获得回馈时,你就该和手中的书说再见了。
原则4:阅读,要以“遗忘”为前提
不要依赖记忆。只依赖头脑中的记忆去进行知识生产,你的输出能力会变得非常孱弱。
请尝试将信息想象成“鱼”,将世界想象成“海”。从书本中获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在大脑中,其实就是从世界这片海“钓”到了象征信息的鱼,并将它放进了大脑这样一个小冰箱。
原则5: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
通常认为,一个人爱读书,那就意味着他会读大量的、类型庞杂的书。但其实,如果你是出于个人趣味去读书,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还是可行的,但是这一点对从事知识生产的人来说却没什么用。
真正重要的是找到一本能让人想重复去读的深度好书,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去仔细阅读它。
原则6: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
“同时阅读10本以上的书”。不是“10本”,而是“10本以上”。也就是说,同时正在阅读的书籍数量,要以“10本”为最低限。
为什么要尽量同时读很多本书呢?因为这样做的话能够提高你的运转率。在工厂运转以及业务推进的过程中,想要改善运转效率,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减少“闲置(或停滞)时间”。
【下面的内容更值得好好琢磨琢磨,细细品读】
将这些基础书目彻底地、一字不落地精读下来。比起粗浅地胡乱读个几百本书,认真精读这样“越读越出干货”的好书才更重要。
“解读古经典籍的书籍”无法代替“古经典籍”。
新出版的商务书中九成都没有阅读的必要。因为新出版的商务书籍的内容,几乎都只是把古典名著商务书已经写过的东西换了新的案例或是新的行业,再重复说明了一遍而已。
当阅读一本书时,感到不顺心意或读不懂,其实责任绝不在你。
如果在阅读时始终感到无趣的话,那么就尝试先跳读10页吧。如果从10页之后开始读仍旧感到勉强的话,别犹豫,再跳过去10页试试。
又跳了10页,还是觉得无趣,那么就翻到目录页,找到目前你最感兴趣的、最有关联的部分去阅读吧。倘若按照这样的方法做过仍然觉得无聊,那就意味着你和手上这本书“此次没什么缘分”,所以最好是暂时把它放回书架。
迄今为止接触过的那些经营管理层人士,以及我20来岁时曾工作过的电通,其中所有称得上“精锐”名号的人都不会只读商务书,而是会去阅读各种门类的书籍。
比起“是否有用”,以“是否有趣”作为评判标准更加重要。因为只有阅读时真正感到趣味性,这本书的内容才能为我们所用。
只读自己感到有趣的书,不会令知识储备太过单一吗?但我认为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对于大多数商务人士来讲,所谓知识生产并不是一个人艰苦地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多人组团来完成的工作。
以“读过的内容,你迟早会全部遗忘掉”为前提去阅读。
所谓成果,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相关联的力量
在知识生产过程中,读书是处于“信息输入”最上层的工程。
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
人读过书就一定会忘记内容。倘若希望通过读书来提高知识生产力,办法是去打造一个“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
书本就是已经写好了内容的笔记本。
书在购买时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只有读者和著者完成对话,书写了种种内容,这一作品才算完成。
所谓阅读的技术,与其说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如何活用一本读过的书”更为准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