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们在读《道德经》的时候,须有一个概念,那就是词不达意。没错,伟大的老子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感到语言有时穷。老子曾反复交代自己遇到的这个窘境,比如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再比如十四章中的“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老子是很想直接告诉大家道是啥模样的,可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能力。哪里都是道,但又不可说,不可名,一说就不对了。因此道不能描述,只能感悟。
词不能达意的烦恼并非老子所专享,我们平常人表述平常的心情时也会遇到如此窘境,如《聊斋志异•江城》篇就有这样的句子:“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朱熹读了孟子的好文章后也常常感叹:“孟子文章;妙不可言。”佛家也常有这样的烦恼,《法华经》同样说:“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所以老子在说道的时候,并非用语言去定义道,而是想办法举例子打比方,去引导大家感悟道的模样。因此《道德经》中直接描述道的地方不多,就算讲了,也不是去定义它,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前后去感悟,不要纠结在表面的字句上。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好了,老子用了三章的篇幅说道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定。现在终于开始正儿八经地说描述道了。
冲:《说文解字》说冲从水,中声,本意是向上涌流。同时又说冲通盅,意思为喝茶的杯子,引申为中空的容器。也有人说,冲在这里是无限虚空的意思。所以冲到底是取哪个意思呢,我觉得都行,因为上面的三种解释都有一个相似的意思:道像是中空的容器无所不包,不断涌流,取之不尽。这和老子理解的道的形象都很类似。所以老子说道用之或不盈,不盈就是不满溢。这句话说出了道的第一层意思。
渊兮,似万物之宗。
渊:渊字的甲骨文字形外围像岸或漩涡,中部为水流的象形。两相会意表示一个水深不见底的深潭;宗:《说文解字》中,宗为祖庙,引申为为尊者。道像是无尽的深渊,是万物的始祖。这两句说出了道的第二层意思:道化生万物,统领万物,像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既然道取之不尽,化生万物。那么如此厉害,如此伟大的道,它的存在形态是什么样的呢?又存在于哪里呢?道锉去尖锐的棱角,消除锐气,和一切都没有纷争,和其光,同其尘,混入到光点和尘土中滋养万物。这里要注意,道不是化为光和尘,而是混入光和尘,有人一定很迷惑,光和尘也是道生成的呀,自己混入自己生成的东西里怎么解读呢?其实很简单,光和尘是道的具象化之一,而混入进去的是道则,这并不奇怪。这句话是道的第三层意思,说明了道在世俗世界里的存在形态。这句话很重要,道如此伟大,却自甘卑微到尘埃里,以一种毫无存在感的形式无处不在。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湛:清澈透明状;帝:天帝,神主。道清澈透明,若有若无,看不见摸不到,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应该是在天帝出现以前就有了。这句话说出了道的第四层意思,道的地位是在一切之上,在万物之上,天地之上,神仙之上,在混沌之上。看来中国人不够尊敬神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道的眼中一切都是刍狗,神仙也不比人高级到哪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