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开年读完的第一本小说,因为照顾宝宝,都是挤出零碎时间在读,所以很慢。
可能是由于在微信读书上读了《奇迹男孩》,系统给我推荐这本,印象中在青少年推荐阅读书目中也看到过。之所以被系统推荐,大约是因为两部小说有共同的主题:青少年成长,也都涉及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问题等。
不像《奇迹男孩》的故事有一条矛盾冲突的主线(患先天性疾病导致相貌极不正常的男孩奥吉十岁之前从没上过学,而今想到普通学校和其他孩子一样求学,却遭遇拒绝、同龄人嘲笑疏远、家长抗议等等不理解,以及朋友的背叛。幸运在他有一对乐观仁慈的父母,以及疼爱自己的姐姐,在他们的爱和自我发现、接纳之中,逐渐强大并最终取得骄人成绩),这部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主线,甚至不用读到一半,你便会觉得有些内容很琐碎,甚至显得多余,有时也缺乏衔接过渡。它不像是一部小说,更像是叙事散文,聊的是一个女孩、一家人、一个地方的生活,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女孩弗兰西的妈妈凯蒂给我的印象最深。这位年轻的母亲虽然受过的教育不多,但却很愿意择善而从,重视子女教育,包括学业、兴趣爱好和生活能力等。具有代表性的是她从一双儿女未懂事起就听从母亲玛丽的建议,坚持每天晚上给他们读《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以及再拮据也要存钱。再比如在她意识到姨妈茜茜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下,不惜代价一再搬家,颇有孟母三迁的意思。在孩子父亲约翰尼去世后,也是儿女双双初中毕业后,她鼓励他们在假期出去打工贴补家用,哪怕要谎报年龄,等到开学接着上高中。在上高中这件事上,虽然她的重男轻女思想暴露无遗,但并非说不让女儿弗兰西继续上学,只是推迟,反倒是通过此事,看得出她作为母亲对于自己孩子个性的洞察。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儿女。面对退休警察的追求,她平静大气地处理,在被求婚后,找到合适机会询问儿女的意思。
父亲约翰尼虽然不免懦弱,但内心细软,是有爱的爸爸,是孩子们尤其是弗兰西的亲密大伙伴。他的风趣、他的美妙歌声,他那任何时候都注意形象的习惯无疑也丰富了弗兰西和弟弟内心世界的颜色。
所以我由衷地为这对很年轻就结合的夫妇点赞,他们不是脑门一热、不负责任地活着,而是坦然地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以己之长认真地抚育子女。
外婆玛丽就像是一个充满生活智慧的先知,给人一种强烈的温暖可靠的感受。凯蒂之所以在困苦生活中这么坚强,茜茜之所以在生完11个孩子都不幸夭折后还那么热爱生活,艾薇在丈夫不能工作的情况下毅然挑起送奶重任之担当……这些应该都与她们这位伟大母亲的影响有绝大部分关系。她们都是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关于尼雷,不多说了,能愿意和姐姐妹妹玩耍聊天的弟弟绝对会是好小伙~
姨妈茜茜是个闪光的女子,如果说姐妹凯蒂是沉静的秋天,那么她则有春的清新和夏的热烈以及冬的纯净。
酒吧老板这个身份和他理想中家庭的样子在一定程度上是难逃反差之感的,但是,念及穷苦诺兰家努力追求的品质生活,念及“风流”茜茜对真爱的憧憬,念及曾经被看低被忽视被否定弗兰西的作家梦……实在是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也实在都有权利。
弗兰西,想用上很多美好的形容词,竟然一时想不到缺点,但是比起她的性格品质更重要的,我以为是她的经历本身,成长本身。去看她如何以羡慕眼光隔着栅栏看清理黑板擦的小女孩吧,去看她和英语老师关于写作在内心深处发生对峙的一节吧,去看她回到童年时常去的商店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吧,去看她经常坐在家附近的天堂树上梦什么吧……
为什么小说会不厌其烦地讲述两个家族的从前现在,我想其中一个方面归结为一句话可以是:念念不放,必有回响。而不放的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感谢这一家人给我们提供的困苦中生活而非活着的典范。
最后摘录一段译后记中的话结束这篇不成文的读后简记: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说的树是臭椿树。这臭椿树有个美丽的英文名字,叫tree of heaven,亦即天堂树。这是一种少有的连水泥地上都能长起来的顽强的树。……穷人是怎么快乐起来的?他们的快乐是那么少,所以当他们拥有的时候,就千百倍地去享受,以至于你给他们一棵臭椿,他们也能看到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