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303836/852d52e7dc91ad6b.jpg)
《渚宫》
宋﹡苏轼
渚宫寂寞依古郢,楚地荒茫非故基。
二王台阁已卤莽,何况远问纵横时。
楚王猎罢击灵鼓,猛士操舟张水嬉。
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
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峨眉。
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词。
秦兵西来取钟虡,故宫禾黍秋离离。
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
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
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鸭浮清漪。
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飔飔。
陈公踪迹最未远,七瑞寥落今何之。
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湘东碑。
【注释】
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
鼎:dǐng,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2、锅。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5、大。 6.正当,正在。
蛟螭:jiāo chī,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倕:chuí,1、重。 2、人名。相传为中国上古尧舜时代的一名巧匠,善作弓、耒、耜等。
虡:jù,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
迥:jiǒng,远。
飔:sī,1、凉。 2、疾风。
陂:[ bēi ]1、池塘。2、水边,水岸。 3、山坡,斜坡。 [ pō ][陂陀](—tuó)倾斜不平。 [ pí ] [黄陂]地名,在湖北省武汉。
【赏析】
作为一首怀古诗,《渚宫》开篇就以楚王修筑离宫时那种奢侈骄横、铺张豪华的心理状态展开叙述:“渚宫寂莫依古郢, 楚地荒茫非故基。二王台阁已卤莽, 何况远问纵横时。楚王猎罢击灵鼓, 猛士操舟张水嬉。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
接下来,苏轼以如椽之笔,在刻划的富丽堂皇之盛况的同时,笔锋直转而下,迅速切入到了盛极而衰的特定情景之中:“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辞。秦兵西来取钟卢,故宫禾黍秋离离。”
战国末期,遍视寰宇,域中唯可与强秦争锋的莫过于楚国;然而,楚王太沉溺于声色之娱了,在那临水而筑的百尺高楼上,那么多从各地搜罗而来的美女娇娥环侍左右,于倚红拥翠之际,还有不少像宋玉一样聪颖多才的文人学士在长吟短唱、歌功颂德,殊不知如虎狼一般凶残的秦兵早已冲杀过来……楚国败亡之后,这里衰草连天,禾黍遍地,苍茫秋色中,坍塌的殿阁楼宇早已是一派荒凉破败的惨状了。
被战乱摧毁的渚宫,惨不忍睹,它在诗人的意象中,早已成为鬼狐世界:“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台中绛帐谁复见, 台下野水浮清漪。绿窗朱户春画闭, 想见深屋弹朱丝。腐儒亦解爱声色, 何用白首谈孔姬。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颸颸。陈公踪迹最未远, 七瑞寥落今何之。”
苏轼熟知前朝掌故,他流连于荆州的城廓乡野间,前人留下来的文化胜迹,激发了他对于世事沧桑的思古情怀。从他为这里写下的一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居安以思危,是其忧患情怀的基本出发点。其实,在他生活的年代里,大宋王朝还正值太平盛世,或许,正是因为他从平民生活中发现了潜藏在社会底层的危机,所以在这首怀古诗的结尾,他以一种警醒的笔调,抒发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虑:“百年人事知几变, 直恐荒废成空陂。谁能为我访遗迹, 草间应有湘东碑。”
“湘东碑”的典故,在苏轼是信手拈来。萧梁王朝的湘东王萧绎,是在荆州城里登基的。
想当年,他破侯景、平建康(今南京),该是何等的威风!可惜,他没过上两年的太平日子,就兵败身亡了;如今,在渚宫故址的荒草中,或许还能看到萧绎当年在此地修建大型园林“湘东苑”时立下的碑文吧。
再读苏轼的《渚宫》诗,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在历朝诗人的心目中,渚宫其实就是荆州城的别称,这一点似乎是没什么疑义的。即如北宋一朝才高八斗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三苏父子,对此均予以充分认同。这里有苏辙在同一时期写下的另一首同题为《渚宫》的诗可以作证:“楚寒多秋水, 荆王有故宫。湘东晋宗子, 高氏楚元戎。凿沼长千尺, 开亭费万工……”
作为一座渊源久远历史文化名城陶冶出的后世子弟,我们为前代有这么多的著名诗人、呕心沥血地为荆州写下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而备感自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