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努力工作和深度工作你选哪个?

努力工作和深度工作你选哪个?

作者: 有趣的方又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21:41 被阅读24次
    来源网络

    前段时间,一篇《年轻时,玩命工作就是最好的生活》微信推文,刷遍朋友圈,读完文章后,我唯一的念头就是,我要努力工作,我要认真工作,但就是没有想起,我应该深度的工作。

    part1.

    努力工作和深度工作差的不止一个光年的距离。

    为什么有些人努力工作5年,还依然在最基层的岗位上,是他不想晋升吗?NO,是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机械式的工作,工作中没有融入自己的思维

    Apple联合创始人乔布斯说:

    "像那些疯狂的人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惹事生非、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不喜欢墨守成规、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也可以质疑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是他们改变了这个世界,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确实我们眼中的天才"。

    而一些在工作只知道用蛮力的人呢?他们大多都成了平庸的人吧。

    前段时间参与了公司的招聘,一名35岁的人才找工作,投递的是“招聘专员”,我很纳闷,按理说在她这个年纪,起码应该是“招聘经理”或以上。于是我分析了一遍她的简历。

    从毕业开始就在招聘专员的岗位上,学历本科,她一共换过2次工作,有一份工作的公司企业规模较大,简历中没有突出的工作经历,都是在做基层的招聘工作,从她的自我评价中,看的的出她是一个对工作很努力的人,执行力较强。

    她的这份简历从侧面反映出了,她执行力固然强,但只适合做基层,工作上思考较少,工作10年左右,依然停留在基层,说明虽然努力,实际进步较少。

    我们口口声声说的“努力工作”,努力了,然后呢?有没有深度的工作?

    上面这个案例,或许当她前3年把一些重复的需要执行的工作吃透,然后转变思维,从HRD的思维去看这份工作,是不是只有日常的打印文件,招聘人员呢,我想应该不是。

    她工作,只停留在表面的,并没有深度的去思考。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你的工作是产生不了价值的。

    part2.

    《深度工作》中指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为什么一些深度工作的人往往会比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产生的价值大呢?很简单,他们是带着“思考”去工作的。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初学书法时,问“我怎么才能把书法练好”,王羲之说“等你把这十八缸”水练完就就可以了。

    于是王献之苦练5年,终于把这十八缸水练完,然后写了一个“太”字去找母亲看,母亲说“写的很好,尤其是下面这一点,像极了王羲之”,然而这一点就是王羲之亲笔。

    所以苦练5年,并不会让你产生进步。因为没有思考书法中的一撇一捺是什么结构,要用什么样的力道而写。

    衡量工作,并不是看他完成的时间,看一个人的忙碌程度,而是看哪怕是一件小事,所能带来的价值。

    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一辈子都只专注一个领域。就像股神巴菲特

    10岁时父亲要带他去旅行,他便提出要去纽约证券交易所。

    11岁时,已经学会了炒股,到16岁上大学之前,他就已经通过炒股赚取了53000美元。

    21岁以全A+的成绩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8年,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施罗德曾评价巴菲特说:“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部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地追寻自己的激情。”

    巴菲特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一生深入的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

    part3.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5年你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前提是,这一万个小时前面要加“有效”两个字。

    职场上,大多数人都在玩命工作,深度工作的人数寥寥。也就是那些深度工作的人创造出了伟大的产品。

    究竟是努力工作还是深度工作,全凭自己,但最终目的都是使我们成长和进步。

    努力工作值得赞扬,深度工作更加值得学习。

    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努力工作和深度工作你选哪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hi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