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147)】1937年,毛泽东44岁。
《毛泽东年谱》1937 年的最后一条记载是:“冬 贺子珍为治伤离开延安到西安。后经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去苏联。”
来到延安,贺子珍陷入焦虑
经历了艰难的长征之后,毛泽东和贺子珍在1937年1月13日来到延安。他们被安排在延安北门凤凰山脚下的一个四间相通的窑洞里住下来。
此时的贺子珍很焦虑,因为战友们都投入新的生活和战斗,忙得不可开交。而她,刚生下了女儿娇娇,身体虚弱。加上长征期间还受过伤,弹片还在身上,她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工作。
在女儿刚满月的时候,贺子珍就找保姆来带孩子,又想着把孩子送到老乡家里去。贺子珍又产生了去延安红军大学学习的念头,因为觉得自己与丈夫有了越来越大的差距。有时候贺子珍说错了话,毛泽东就批评:“你学的知识太少了,我们之间简直无法交流。”
这话让贺子珍自尊心很受伤。贺子珍就和康克清一起去抗大学习,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支持。
贺子珍在抗大学习期间,更感受到了恐慌。学习训练跟不上那些年轻学员。
毛泽东身份和交际圈变化,贺子珍无法适应
这时期,延安兴起跳交谊舞的热潮。这是记者史沫特莱引进的娱乐方式。毛泽东也经常去参加,而他的舞伴就是史沫特莱的女翻译吴莉莉。贺子珍对交谊舞非常看不上,因此对史沫特莱和吴莉莉也是非常冷漠与仇视。
史沫特莱来延安同毛泽东见面,相互拥抱献花,这在西方很平常,但贺子珍难于接受。她把送花、拥抱当成“爱的表示”,把送苹果之类的举动看成是“感情的表示”,因此对毛泽东产生了很深的误解,终于爆发了夜闯窑洞的事件。(参见央视国际网:《档案破译:夜闯窑洞--毛泽东与贺子珍婚变内情(图)》 http://discovery.cctv.com/20061226/100646.shtml )之后,贺子珍决定离开延安一段时间。
曾志回忆毛泽东对他说过的当时情况:
我(曾志)老惦记着贺子珍,可又不敢贸然提她,没想到有一天,毛泽东竟主动地说起了她。
毛泽东感叹道:“我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夫妻嘛!”
“那为什么要离开呢?”
“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一气之下贺子珍说要去西安,然后到苏联治病。我希望她能回来,写了封信,派警卫员送到西安并接她回来。但贺子珍不回,却捎回一方白手绢,上面写了诀别信,不久她就去了苏联。这封诀别信,至今仍旧保留在我的铁箱子里。”(参见中国军网:http://www.81.cn/jmbl/2017-03/20/content_7537780_3.htm )
贺子珍负气离开
她决定去西安。毛泽东极力挽留她,说:
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穷人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笔旧了,都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王行娟:《贺子珍的路》,227页)
接着,他又动情地说:
我现的情况与在王明路线时期不同了,我有发言权了。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我受那么多的苦了。(王行娟:《贺子珍的路》,228页)
但贺子珍也是脾气很拗的人。她不顾毛泽东再三劝告,先到了西安,又转到兰州、迪化,在那里等到飞机,于1938年春到达莫斯科。
她本是去取弹片,但医生诊断后遗憾地告诉她,弹片已经长进肉里了,取不出来,只能伴她终生。
贺子珍是怀着身孕上路的。到了6月分,在莫斯科分娩,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柳瓦。但不幸的是,小柳瓦在6个月大时,因传染上了流感病死。
在莫斯科的几年,贺子珍过的很不如意,有一段时间被关进精神病院。直到王稼祥去苏联时,坚持要求见面,才被放出来。之后,又被允许回国。
《毛泽东传》说:
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一九三八年秋,贺子珍离开延安一年后,毛泽东同从上海到延安抗大学习的……(你懂的)结婚。这次婚姻上的错误选择,给毛泽东后来的生活,特别是他的晚年带来极大的不幸。(《毛泽东传》,第二十一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