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259195/8edcd9f487be90c5.jpg)
看到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感到焦虑,孩子也因成绩的起伏而痛苦不已。成绩单的分数成了父母脸色的天气预报,也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子”,但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没有因为家长的呵护备至而扶摇直上呢?答案是否定的,过度重视成绩的家庭孩子和家长都是不快乐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家长失去了自我,孩子失去了快乐。
每当家长愁眉不展地诉说孩子在学习上怎么不用功时,我都想劝解他们学习是重要,但不是只有学校的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场景无处不在,不要一叶障目而剥夺了孩子其他的学习机会,每一种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都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说当今竞争多么激烈、没有学历就没有未来云云,说到这里我往往就无言以对了,于是我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去理解学习呢?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篇学习与吃饭的类比说明文。
学习与吃饭的类比(仅为个人门户之见,不当之处欢迎指出)
吃饭的目的:学习是个人成长必备的工具之一,人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吃饭是满足我们生命需要的必备原料,通过吃饭我们的身体在长高,生命得以维持。但为了生命的维持并不一定要餐餐美味,有人习惯于鸡鱼肉蛋,有人更中意粮米果蔬,这就好比学习有人擅长语数英有人擅长史地生。所以了解学习的目的之后我们也许就会少了些执念。
饭菜质量:出生在一个尊重知识的家庭中的孩子尊重知识、爱学习的几率是比较大的,因为好的环境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孩子的认知;同样出生在家境优越注重饮食质量的家庭中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味蕾辨识度,这样的孩子营养充足、见识的食材也比较多,而出生在家境贫寒的家庭孩子对于食物的要求和见识相对就贫瘠,所以一方面容易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对于饮食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就好比在学习中有的孩子对于知识很敏感、也比较在行,而有的孩子对于知识的敏感性就比较低。
肠胃能力:我们常说有的孩子就是“学习的料”,因为你会发现总有一些学生他们平日看起来也没有很用功,上课有时也走神,但是成绩就很好,而有的孩子时间用得比别人多但成绩却没有那么突出,除了学习方法的因素以外也跟个人的智商因素和能力发育情况有关系。这就好比在吃饭中有的人吃了很多但是能够消化,而有的人稍微吃多一点就会消化不良,而这种区别与个人个人意志的关系是不大的。
菜品选择:既然学习和吃饭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那么问题来了,吃饭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选择方面是不是也有可借鉴之处呢?大部分人理解的吃饭是吃家里的正餐,有米饭馒头煎饼,有菜有汤,那我们就必须餐餐吃这些吗?是~家里的饭菜卫生干净、营养丰富,但是时间久了都会腻啊,所以有时我们也会选择出去吃、买点零食吃或者吃点“垃圾食品”调剂一下。对于学习一成不变的学习内容孩子也会感到厌烦,他们偶尔也需要其他的满足学习需求的活动来调剂一下的,比如小说、游戏、出去玩等,而如果家长看到孩子从事这些活动就焦虑的话,也许孩子对于“正餐”的抵触情绪会越来越强。
吃饭与年龄:为了保证身体的能量供应家长会变着法子做不同的饭菜给家人吃,并且孩子越小越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照顾,在照顾陪伴的过程中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在慢慢养成,长大以后就会省心不少,而有的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进食状况采用持续喂饭的方式就让孩子的吃饭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妈妈喂就吃,不喂就不吃,另外有一些家长干脆就不喂或者心不在焉地喂,甚至为了省事直接给孩子吃很多糖果和不健康的食品,时间久了孩子的饮食习惯一塌糊涂并且肠胃也很脆弱了。同样在学习中有的家长一直会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督促学习等,这样的孩子的学习动力就会基于迎合家长的需要,而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当回事也会让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学习习惯没有在最初的时期得以建立。
以上就是我对于吃饭和学习的类比阐述,吃饭与学习只是在一些方面存在类似之处,不能一以蔽之,这样进行类比的目的是想让家长能够意识到学习知识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不具有唯一性,就像吃饭一样可以是中餐、可以是西餐、也可以是垃圾食品,目的都是通往各自喜欢的生活而已,不必过于执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