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裳者华
》是周王赞美诸侯的诗歌。
-
裳
裳者华
,其叶湑
兮。我觏
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
明艳尽放的鲜花,叶儿茂盛绿苍苍。我遇见贤明的君子,我的忧心得宣泄。我的忧心得宣泄,因此有了安乐处。
-
裳
裳者华
,芸其黄矣。我觏
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
明艳尽放的鲜花,色彩浓郁一片黄。我遇见贤明的君子,才华横溢有教养。才华横溢有教养,因此喜庆事儿降。
-
裳
裳者华
,或黄或白。我觏
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
明艳尽放的鲜花,有的白色有的黄。我遇见贤明的君子,驾着四马气昂扬。驾着四马气昂扬,六根缰绳滑又柔。
-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
左边左相来辅佐,君子应付很适宜。右边右相来相佑,君子发挥有余地。只因君子有其长,所以祖业能承继。
裳裳:“堂堂”之假借,花鲜明美盛的样子。
华:花。
湑:叶子茂盛的样子。
觏:遇见。
之子:此人。
写:通“泻”,心情舒畅。是说心中话都倾吐出来,忧愁消除,心情舒畅。
是以:因此。
誉处:一说“誉”通“豫”,安乐。
芸其:即“芸芸”,花色彩浓艳的样子。
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一说为“纹章”,服饰文采。
骆:黑鬃黑尾的白马。
六辔:六条缰绳。
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左、右:指左右辅弼,君子的帮手。
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说指古之明王。
宜:安定。
有:取。意为取用他们。
似:“嗣”的假借,继承。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其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甫田之什》: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
裳者华、桑扈、鸳鸯、頍
弁、车舝
、青蝇、宾之初筵。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2dd88400c65e732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