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禅源曹溪,赤火丹霞

禅源曹溪,赤火丹霞

作者: 海心海言 | 来源:发表于2016-09-13 10:30 被阅读70次
    《丹霞山》

    是谁说逃离北上广,只需一张机票。对于在钢筋水泥丛林都市中营营役役,陀螺般旋转的人而言,一张火车票便可圆梦。趁着周末,约上二三好友,踏上通往韶关的火车,将喧嚣丢弃于十丈红尘外,随风景而远行。

    南华禅寺,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来得巧,恰逢今日是南华诞(一年两次,分别是二月初八和八月初三)。八月节,白露将近,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寒意袭人。

    第一道山门书写“曹溪”二字,昔日六祖惠能在此传道,大开东山法门,创立禅宗南派,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路过放生池,池中锦鲤、乌龟一动一静,安然相处。

    进第二道山门,为“宝林山”。金漆对联赫然闯入眼帘,上联为“东粤第一宝刹”,下联为“南宗不二法门”,横批为“宝林道场”。

    提起南方曹溪宝林寺,便绕不开六祖惠能。相传目不识丁、砍柴为生的惠能某天听居士诵《金刚经》,听至“应无所住,而生成心”一句而悟道,明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前往黄梅参礼弘忍,一心求法。惠能于寺中砍柴舂米长达八月有余,注重生活中的修行和顿悟自性的般若。而一段“衣钵之争”的公案令惠能初露光芒。

    彼时五祖弘忍欲传承衣钵,命众弟子作一佛偈,以示佛性。重视“苦修”“渐悟”的神秀作偈书写于墙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弘忍观后,言“此偈只到门外,尚未见自本性。

    ”而重视“劳作与修行相结合”“顿悟”的惠能则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观后惊叹,惠能已深得三昧,遂传衣钵,命其南下传法。

    惠能初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听众僧人论证风幡,“风动抑或幡动”众口不一。惠能却言“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主持方知得道之人已至,遂请惠能登坛弘法,从者如流。上次参观光孝寺,见到了百年菩提树及瘗发塔。相传六祖曾坐于菩提树下清修,瘗发塔内藏了六祖剃度时的头发。

    随后六祖北上曹溪宝林寺,弘法三十七年,大开东山法门,说般若义,教学禅宗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悟法门闻名于世,遂令南华禅寺香火鼎盛,信徒香客络绎不绝。

    而寺中栽有菩提树,与光孝寺中菩提为同根生。善男信女围绕着菩提树一圈圈走着,默念心经,为祈福,为放下,为轮回……

    只结果而不开花的菩提树,叶子化作心形,世上无人可比你更用心。修行之人于树下冥思静坐,欲将几十载光阴过客,爱恨情仇修成正果,只剩禅心一颗,清风两袖。

    六祖在“菩提论”中早将佛偈点破,一切到头来皆是空。而在人世间历练一番亦是修行一场。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了悟。无杂念,无贪求,无嗔痴,常乐。留悲悯,留尘缘,留素心,泰然。六祖殿内供奉着六祖真身,引来众多信徒诚心参拜。

    而关于六祖真身千年不坏一论,众说纷纭。肉身不过是皮囊,传承下来的佛法、精神、思想才是舍利子。寺中供奉着大尊佛像,只见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人间沧桑里的嗔怒与悲悯,度化众生。

    丹霞山,以其色若渥丹,灿若明霞”而遐名。亿万年来,沧海桑田,山体在地壳上升过程中,逐渐受风化侵蚀与流水下切侵蚀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丹霞地貌。

    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构成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间巧手能匠均俯首称臣,文人骚客皆语尽词穷,只能兴叹。

    爬山不游江,枉到丹霞山”,在导游热情推荐下,游览水上丹霞。一江贯丹霞,锦江画廊奇。锦江丹山碧水,犹如一条美丽丝带,缠绕于丹霞山腰间。

    山水丹霞,如诗如画。船行于江中,蜿蜒曲折,水流平缓。两岸群峰逞态,层峦叠嶂,千姿百态,妙不可言。锦江画卷随着起伏波浪一一展开。

    远处群山,状如群象过江,声势浩瀚;有巨石如睡美人,大地为床,星空作被,与缥缈宇宙对视,传说为女娲娘娘补天后身影,累了,小憩,弹指千年。

    有山其状若掌,倒插水中,降伏水妖,为仙人插掌;有山形似巨伞,如帝王出行必备,遮风挡雨之华盖伞。擎天而立的阳元石,与远处阴元石遥相呼应,诠释着阴阳结合,天地合一的自然杰作。

    于半山腰间凿山为寺,名唤锦石岩寺,山峦为檐,山洞作壁,春风秋雨常来做客;水中有石,形似鲤鱼,作腾跃姿势,可惜后劲不足,无法挣脱山体牵绊,为鲤鱼跃龙门。

    有巨石如龟,朝向山中寺庙,为金龟朝圣;有山体经年受流水侵蚀,而水痕明显,凹凸间如啤酒瓶,唤作啤酒长廊。

    有状若巨掌,由水中搭向山体,凝固而成岩石,唤作六指擒魔(疑心应写作“六指琴魔”)。有山形似济公帽,悬挂于山峰间,唤作僧帽峰。

    有山形似茶壶,旁边岩石作茶杯,唤作茶壶峰。可煮一壶山水,与天地对饮;有连体山峰,除一大一小外,形态相同,唤作姐妹峰。

    云雾散去,远处山峰如观音送子像,可虔诚许愿……长江三峡的壮阔浩瀚,桂林漓江的钟灵毓秀,世外桃源的静谧安然齐聚于此,乃大自然得意之作。

    “不登长老峰,枉到丹霞山。”登山初至“梦觉关”,北宋法云居士云游至此,发出“半生都在梦中,今日始觉清虚”的感叹,遂为其取名“梦觉关”。

    绕过狭隘只容一人穿行的山谷“一线天”,来到锦石岩寺,寺庙藏身于半山腰间,以巨石作檐,穿洞为墙,寺与山融为一体。在此可俯视锦江,对望群山,邀清风明月对饮一壶清茶,好一派清明自在景象。

    寺中供着佛像,僧人诵经声隐约传来,梵音缭绕,明心见智。晨钟暮鼓,僧侣们做着功课,默诵经书,佛前跪拜,禁语毋妄言。

    复前行,有巨岩书写“法海慈航”四字,另有山体镌刻“丹霞”二字,便知离别传禅寺近了。拾级而上,丹霞山别传寺映入眼帘,旁有挑山夫艰难向上的身影,沉重货物几欲将他的肩膀压垮。

    别传禅寺,取禅宗“不立文字,教别外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红尘不到,赤城千仞,好一处清净之地。

    欲登长老峰,得先过丹梯铁索这一关。石阶沿山而凿,坡度为85°,陡峭有如天险。凡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宜攀登。噫吁嚱,危乎高哉,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年少气盛者,凭借一腔热血找寻平坦石阶。不敢向上看,亦不敢往下看,只默数着石阶。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快乐”胡适之言跑来相助。

    登观日亭,群山奇观尽收眼底,是一览众山小。层峦叠嶂,深谷幽溪,云雾缭绕,远山如黛,绵延不绝,气象万千。

    以天地为画布,群山作背景,与友人合影于前,成双成对,旁人误作天造地设。而我们只顾欣赏着美景,一切语言在天地大美面前,都变得孱弱无力,黯然失色。

    路过双喜台,仰视山体,“囍”字镌刻于峭壁上,是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人力岂可献丑于前?是天作之合,引得情侣争相参拜。石阶环山腰而建,蜿蜒曲折,高低不一。

    来到了阴元石,传说中阳元石“生命的另一半”。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结合维系着自然界的平衡和谐。

    “天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在矛盾对立中时刻变化着,衍生出了无尽的事物,进而呈现出婀娜多姿的大千世界。

    下山的路,转换了不同姿势,石阶路变为双向石块铺就,如凤凰古城沱江上的跳岩,我们如孩童嬉戏般来回跳行,不亦乐乎。

    路过池塘,半池荷叶映入眼帘,青翠欲滴如翡翠,花期已过不见新荷,却留枯叶或卧或倚于荷塘上,风骨犹存,尚可“留得残荷听雨声”别有一番风情。

    山旁有亭,名唤“九龙亭”,亭上木刻飞龙腾云驾雾,惟妙惟肖。青龙、白龙、黄龙俱全,细数,只有五龙。莫非其余四龙早已穿墙而出,遨游天际。

    路过仙居岩道观,壁上刻着“大音希声”,出处为老子的《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完美的作品是自然朴素的,没有人工痕迹的本真境界,顺其自然勿强求乃是最佳状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方可显露赤子之心。

    前行,茂林修竹,芭蕉伞立,容易勾起了李清照的思念“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深潭幽然,树木葱郁,鸟叫声传来三二,忽远忽近。

    思绪被放空,剔除杂念纷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山壁上长着紫色小花与幽兰,孤芳自赏着,天地便小了。

    兴起而行,兴尽而归。爬完长老峰,逾时四个钟头,汗流浃背却酣畅淋漓。在大自然面前,人是不设防的,状如幼儿,带着惊奇与好奇心。

    一呼一吸,与天地之气息息相通。坦诚相见,初心显露。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源曹溪,赤火丹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jm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