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喜庆事,洞房花烛夜为其中之一。如此大喜之日,敏感的诗人们又怎么能够不抒情一番呢?那是当然少不了的。“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王维《投道一师兰若宿》),“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卫湘江水”(岑参《春梦》),“风吹花香薰洞房,白日照镜光射梁”(龙辅《春日·风吹花香薰洞房》),“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和凝《江城子》)……够了,太“春天”了,想来是“春色无边”哎!
世间事不如意者常八九,花好月圆大家当然都欢喜,可惜这世间总是太多扫兴人。唐朝诗人沈宁便给我们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如今读来,仍觉得此事太过伤情。
《捣衣》
【唐】沈宁
日暮远天清,霜风入后庭。
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泠。
这首诗很有意思,写的是新婚之后的琐碎生活。根据诗的内容,想来这个新婚媳妇儿的生活,并不像其他诗人所写那样“新婚燕尔,你侬我侬”,反而过的是一种比较贫寒的日子。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便是新婚媳妇所托非人,所嫁非好户人家。
诗的题目为《捣衣》,顾名思义,应该就是一个平常的生活场景:洗衣服。现代人应该很少看见这种方式,偏僻的乡村里面或可能还存在这样的方式:就是用一根特制的木棒捶打衣服,使其去除污垢变得洁净起来。
开端两句,“日暮远天清,霜风入后庭”,诗人刻意去写当时的天气状态。天色近暮,日色黄昏,但当人瞩目远远观望,却又会发现有些与众不同,四周并非那么昏暗,反而显得清亮几分。即便是站在屋后庭院之中,仍然可以感觉到寒气袭人,因为有带着冷意的风,正从遥远的北方猎猎地吹了过来。
在这里,我们查看诗歌所写内容之后,通过“日暮”和“霜风”的描写,轻易探知诗歌描写的女主角的所处环境。初冬时节,傍晚时分,所以才有“天清”之细腻景象。如果是诗人用来抒情,当然是极好的。但是,此情此景对于其他人而言,却有些不近人情。为了证实此番猜测,诗人在最后给予揭露。
末尾两句,“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泠”,诗人把一个比较残忍的情况展示给我们看。新婚之夜,对于一对有情饮水饱的新人而言,原本应该处于一种“鸳鸯戏水”的火热场面才是。可是,如今在诗人的笔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呢?
寒风呼啸的时辰,原本将会充满温馨气氛的洞房内,却因为房门大开,如今变得冷意侵人。“洞房花烛夜,新人共眠时。”可是,现在却是如此一番景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逐渐降下漆黑帷幕的夜色里,耳边忽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捣衣声,在空旷的夜里显得阔大无比。
热闹的洞房变得清冷,原本已经惹人忖思,觉得凄凉意,进而传来的捣衣之声,更加把新婚女子的处境衬托得鲜明。捣衣的声音愈响亮,愈发显得讽刺意味浓厚。诗人便是在这种逐步增加场景的堆砌之中,让一个正在经受磨难的女子,清晰地浮现于我们眼前。
综观此诗,语言精炼,叙事简洁;状景摹物,生动逼真。诗人在此以景衬情,叙事达意,传递给读者一种难以述说的悲凉之情。整首诗中间,新婚女子并没有直接现身,这是诗人故意为之,通过侧面叙写一个本该日后才会出现的事件——“捣衣”,从而却为我们刻画出来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妇模样。唯一和其他的新妇有区别的地方,便在于此处的新妇并未感受到新婚之时的乐趣,而是以一个承受生活压迫的妇女模样呈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