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一词,本就有歧义,到底未来是见还是不见,各人各有理解。
原因是我要走了,去做计划了很久,却一直没有实行的事。
我喜欢《红楼梦》,可只看过刘心武对它的揭秘,周汝昌、胡适、沈从文、鲁迅以及伟大的毛主席等等对红学的研究,没有金就没有红的《金瓶梅》、需要阅读的关于红楼的吃食、服饰的相关领域都没有涉猎。
对心理学早有兴趣,《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类似的入门书籍还没有读过,只草草浏览过《乌合之众》《狂热分子》。
沉迷于科幻小说,但也只局限于刘慈欣的《三体》《流浪地球》《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以及《鲸歌》《带上她的一双眼睛离开》《乡村教师》等等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大刘所敬仰的外国科幻文学还一本都没打开过。
《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也早已经忘完了,得重新读一遍,方觉得自己还是个宇宙人。
对文章要求言之有物,有条理有层次的我自然不能放过经典,《古文观止》还没有烂熟,只似懂非懂地欣赏了一年。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好中文,理解中华文化,肚子里没有几个朝代的史书做底子,哪敢混迹于社会,立足于人间,太史公的《史记》实在是被高考作文划入了黑名单,真身临其境地回到那段历史的人没有几个,我看到不如找找有没有民国时期的作家学者的研究笔记,选一两个人当做领路人,比如钱钟书就很好,较真地理解一次太史公,人家忍辱负重不只是为了大家高考语文有的论证例子的,认真点对待他的作品。
秦时明月 ,楚汉相争的历史耳熟能详,二十四史中再选择一史研究一下,古人的智慧大概可以领略的到吧。我准备看看《清史》,如果能更多的话,《唐史》《宋史》也得研究一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领略过了血淋淋,啼笑皆非的荒唐两千年,是该找点精神文化,精髓的食量来汲取下养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真的不多,比如唐诗宋词就选择几个有很高造诣的人物拜读学习,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不管理解不理解,先背个每人的一百来篇,自然心中有数。不必再看其他作品,留到日常生活中去细嚼慢咽,明清小说就先看四大名著。
其他古人的好文章,大概一部《古文观止》就说尽了吧,仍然应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花个三四年时间背的滚瓜烂熟,容日后到社会中摸爬滚打之后再做升华。
注意,不要小看这五花八门的囫囵吞枣,这只是童子功。这是我们这些从小未经过文学熏陶,语言培养塑造的“平凡人”必须下足的功夫。
差点忘记了现代文与近代文学,想学现代文,在简书上看签约作者的文章,你能学到珍珠白银,我跟你姓。除了鸡汤还是鸡汤,散文不像散文的样子,杂文没有杂文的做派,游记与吃食文章写得就像三年级学生的流水账,挂满了自拍,吃食照片不走心也就算了,还好意思被推上首页。
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值得一个人研究一辈子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件小事》《记念刘和珍君》你读过吗?别张口就来《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有别的印象吗?对了,如果要写关于吃食的文章,更得跟周树人老先生学习一下,他老人家随随便便几十字看的都比现在的推文顺眼。
说没必要百花齐放,不管什么领域都涉猎的宽泛学习,只用研究一两个人就能成为大家都是骗子,没有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学功底,莫言只研究蒲松龄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估计有人会来一句,孤陋寡闻。
连推荐小学生必读的几部欧美文学,印度作品,日本村上春树都没有提到的人好意思在这里显摆?
实不相瞒,个人认为,敬佩那些如果英语能力差强人意,还坚持读英文原著的人,这才是外国文学正确的打开方式。译者的水平在下实在不敢恭维,我估计很多好书就是被这万恶的翻译搞坏了。至今我看过的翻译最好的作品只有《百年孤独》。
中文的美有讲究,英文的美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你只坚持情节上思想上的好奇心驱使,那我恭恭敬敬地对您说“再见”,不说二话。
如果这些还不能满足我,哲学也应该多多少少涉猎一点,孔夫子和黄老学说就够了,至于叔本华,罗素,再做了解。玄学,在精神上没达到的高度之前,还是少胡乱解读的为妙。
近来在简书、知乎上了解到诸多工具书,范围涉及如何写作、如何高效地自律,如何阅读一本书,怎样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等等。工具书似乎不可缺少,好像属于方法论的范畴。若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意志去执行,这些忽悠人的东西还是少接触的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些训练可以说得上专业训练了,如果没有专业的学校培训,类似于西点军校这样的严格化管理,效果甚微。想提高的话,很简单。只需要十几年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好,优点都有发散功能,一点山高,其他的山自会生长。
我坚持的好习惯就是保持饥饿感,自我意志不可动摇,永远在学习的道路上。
又陷入了哲学,这个好习惯会帮助提高注意力,阅读的水平,自律精神吗?
笑。
接着说书,童子功固然重要,但如今去积累,怕是行路难。找一本切切实实的偶像做榜样,好像挺有用的样子。有人说曾国藩就很厉害,郦波老师不就说过吗?从笨小孩成长为封疆大吏,成为毛主席蒋介石学习的榜样,真的神人一个。或是有人说了,能把毛主席学透了就很谢天谢地;翻翻外国人物,乔布斯,本杰明富兰克林 也挺值得学习的。
学习逝世的牛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看法是不用这么麻烦,学习自我就够了,创造一个理想中的自己,每天照着他生活的一点一滴做就够了。
如果创造不出来,那我也没办法帮你,这就好像流星来了,你也说不出你的愿望是一样的。
我想离开简书,不是一时兴起,实际上,我也从未进入过简书。
这是实话。只有闲的无事翻手机的时候才会想起简书,只有想看自己关注的作者的时候,才想起简书,只有想把日记中的一部分内容发布的时候才想起简书,只有发布完文章,写过评论怕错过消息才会想起简书。
未进过任何写作交流群,未进行任何简书交友活动,由此可见,我是多少小众的人。除了因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创建了一个讨论组以外,不主动进行任何与其他作者、小编有交流的活动。
我承认这样是不对的,但未小有成就之前,肚子里未有点墨水之前,还是别去打扰大神的为好。就算去打扰,我相信,他们也帮助不了我解决任何具体的问题,基础的大厦还需要自己动手去扎扎实实地建立。开阔的眼界如果没有利用的能力,也只能当做茶前饭后的谈资而已。
死知识,活真人
所以,我安静地沉寂在角落,有不认识的你们来关注我,我倍感激励。努力地充实自己吧
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