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晚上是Yuki在幼儿园上美术兴趣班的时间,一个半小时,老师讲解、孩子实操,最后会将自己的“作品”持于胸前,一一拍照,作为向家长的汇报展示。
昨天是中秋小长假结束后第一天上学,恰逢周二,绘画主题是:月饼,在相框上完成。
看完群里老师发的所有孩子们的作品,我突然好像发现了什么(请叫我“福尔摩斯君”),于是记录下来,与各位父母分享心得…
首先,请大家看下面这幅拼图画
做妈之后,堪比神探—由绘画课发现并想到的…大家发现上面一行与下面的有什么相似及区别吗?(我们暂且放下成年人既定的评判标准,只描述观察)
相似:
1、都有月饼,符合今日主题;
2、都有一些空白区域的装饰物
区别:
1、上:添加了很多其他素材,比如:各种形态的人、太阳、草地等;
下:除月饼和彩色圆点装饰外,没有其他“多余”素材。
2、上:线条歪歪扭扭,并不流畅;整个画面看起来也不整洁;
下:月饼形象十分相似,几乎一致;画面较为整洁(尤其下左二)
目前,我发现了这些,大家还可以继续补充哦~那么,现在投票,以成年人眼光和标准看待,你认为上面的更好?还是下面的呢?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下面…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做妈之后,堪比神探—由绘画课发现并想到的…书中关于儿童绘画的问题,做了详尽的介绍和解释,尤其是对儿童绘画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一一说明,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早期涂鸦
这一阶段基本是在孩子2岁之前,大多随便涂,但线条的方向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儿童也具有表征能力,线条表达一定内容,但此时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还不足以清晰表达,所以我们家长都觉得是在“瞎画、乱涂”。
二、偶然的与失败的写实主义
大约发生在2-4岁,偶尔会画出生活中的存在的东西,大概能看出来,但需要孩子进行“讲解”
三、理智写实主义
大约发生在4-6岁左右,可以画出事物的最基本特征,但不限于某一角度,可能会出现俯视、侧视、正视等。
四、视觉写实主义
成长到7、8岁时,就具有了从特定视角进行绘画的能力,也就是大人们认为的“越来越像”了。
看完这样的理论介绍,我们回归到文章开头出现的那张图片,这些孩子4-5岁,处于理智写实主义阶段,所以他们的画中都出现了老师要求的“月饼”和“彩色圆点装饰物”,但为什么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内容呢?又要回归到“教育”上了。
关于绘画,我一直认为,我们需要教的是一些绘画的技巧,比如:握笔姿势、颜色识别等客观固定的内容,但对于格局与版式的设计并不需要加以过多干涉,否则孩子很大程度上会将“模仿”与“像不像”作为绘画的主要评判标准,而不是用以表达思想。
其实在学龄前阶段,建议家长不要过分在意孩子画中从表面上呈现的内容,我们可以经常问“你能给我介绍一下你的画吗?”这时,孩子的语言或许比画面更为丰富,保护了ta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好奇心,同时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每一幅不同的画,其实可以表达出孩子的内心想法,或者说“心理状态”,包括色彩的选用,是更为明快鲜亮还是冷淡忧郁;包括素材的使用,可以显示出孩子目前所关注的主题是什么。所以一幅小小的画,如果只是看像还是不像,实在是太可惜了。
做妈之后,堪比神探—由绘画课发现并想到的…通过Yuki这幅画,来给朋友们举个例子:
图中有4块月饼(符合主题);
彩色圆点是“水晶”(有公主梦,一直喜欢水晶,所以融入画中);
左上角黄色的是月亮(并不是太阳)因为她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而此时的月亮是满月,是圆形的;
还有四个像外星人一样的人(Yuki style),以前只是画3个(爸爸妈妈和Yuki,我想是因为她渴望跟爸爸妈妈一直在一起,因为之前是妈妈在外地工作,爸爸陪伴多;现在是爸爸在外地工作,每天只有妈妈),这幅画画了4个,开始我以为是爸爸妈妈、Yuki和小宝宝(因为妈妈怀孕了),没想到是妈妈、Yuki、妹妹和糖糖(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她说画画的时候爸爸在公司上班不在啊!而且有一个细节:妹妹是哭的。Yuki说因为妹妹想买玩具,妈妈不给买。又表现了她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想改变现状一直在做的努力。哈哈~
所以,这样一幅看起来“奇奇怪怪”的画,如果不深入挖掘,还真是没有办法弄懂小朋友的心思~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儿童绘画心理”的书籍,也有“房树人绘画心理”理论,作为父母,可以稍做了解,可能就会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另一扇窗,进入孩子们的奇妙世界!一定会让你有“啊哈”的感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