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说,30岁到45岁之间的职场人,是最容易产生焦虑的人群。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
32岁的小L,刚刚升职做了企业的中层,每天背负了无比大的心理压力。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刚刚升职又不想辜负领导的信任,于是,每一项工作他都想要做到最好。每次见面都会抱怨工作让他多么的焦虑。
35岁的小Z,外贸企业的销售人员。她有十几年的销售经验,但是一直不上不下,想要做好但是又找不到突破口。刚刚生了二胎的她,公司里面不再向她有任何资源倾斜,于是,她的业绩越来越下滑。对自己失望,没有成就感,焦虑无时无刻不在袭击着她。
为什么处于30岁到45岁之间的职场人士更容易焦虑呢?原因大概有三个:
第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30岁之后大概已经有了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但是对未来却有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你会发现你所处的行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每个人的成长要求越来越迫切。而年轻人在职场成长更快,并且他们对环境的接受程度也更大,也意味着30岁以后面对的竞争更激烈。
第二,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正是因为有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所以对自己要求也会过高,他们不会像刚入职场的小年轻一样允许自己犯错,面对每一项任务都期待做到最好。
第三,来自生活环境的各种压力。30岁以后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孩子、妻子或者老公,那生活当中的无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来自身边其他人的对比,会让自己变得焦虑不堪。
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会焦虑,只是焦虑的程度不一样。如何处理好焦虑对自身的影响也变得尤为重要。
《焦虑又怎样——把焦虑转化成内在动力的自我认知之路》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焦虑又怎样——把焦虑转化成内在动力的自我认知之路》。这本书的作者是弗兰齐丝卡.赛柏特。她患有非常严重的焦虑症,甚至对乘坐地铁,看病等等之类的小事情也会感到非常的焦虑,甚至会晕倒。焦虑和紧张长期占据着她的心理,让她总是产生过分的害怕和担忧,焦虑症也影响了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本书用故事和对话的方式描述了作者和焦虑斗争的全过程,非常有趣。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探讨了过分焦虑会给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认识焦虑、直面焦虑以及与焦虑共处等几个阶段,帮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重新找回情绪和自我的主导权。
在我们的周围,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焦虑,虽然不似作者这样严重,但是这本书讲述作者的自我成长过程,我们或许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总是充满焦虑的时候,这种情绪会影响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越想做好越不能做好,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深受其害。更有甚者,为此常常陷入情绪崩溃。
但是,焦虑一定是坏的吗?不一定,适当的焦虑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压力,让我们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比如小L ,升职之后面对新职责、新任务有适当的焦虑,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件好事。焦虑不可怕,怕的是过度焦虑。如果小L对新工作过度焦虑,会让他裹足不前,太担心犯错还会陷入“中庸”的想法中,会葬送未来大好的职业前程。
面对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越回味那番话,就越明白一个事实我内心的孩子活得不易。我作为一个严厉、苛求、粗暴爱挑毛病、力求完美的母亲,经常对他说一些“振作起来!”“别这副傻样!”“你到底怎么回事?”“你一定要这样吗?”“你让我出尽洋相。”“你能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一点?”之类的话。这样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那么一瞬间我想打电话给青少年保护局,检举我自己,但随后我决定再观望一下情况,从中斡旋。现在我一人分饰三角——母亲,孩子,良师益友。
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冷酷无情,我从来不会对他人这样。
如果把我们的内在看作一个小孩的话,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呢?如果你是一个总是严厉地挑毛病,去苛求他做到最好的母亲,你的孩子会是怎么样的呢?
总是苛求自己做到最好的我们就像一只猫追着光斑,像手里抓着沙子,越用力越抓不到。我们内在的小孩也一样,他会反抗甚至逃跑。也正是因为这样,越是对我们自己要求太高,越是没办法做到更好。
陷入焦虑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书中说到了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观察。
像上面片段当中描述的这样,我们可以安静的坐下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静静的去体会自己当下的感受。我们现在感受到了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正在对自己内在的小孩说什么呢?这些话会让我们变得更好吗?
第二,接纳。
焦虑是人生当中的一部分,就像上文中说到,焦虑有适当的焦虑和过度的焦虑,适当的焦虑能让我们做得更好。既然免不了焦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它和平共处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爱自己,也爱上自己的这一部分焦虑呢?
第三,降低要求,尝试突破。
在书中作者需要公开场合朗读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大的担心,她担心自己读的不好会让自己丢脸。但是,后来她对自己降低要求,并尝试勇敢的向前迈出了一步。后来他发现,结果不是她想象的那样。
我们常常会陷入到自己想象的一些后果中,但这些一定会发生吗?
比如马上要准备产品说明会,你在拼命地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和对方的合作会终止,自己也一定会被混不下去,以后如何在公司立足?当这些想法不断攻击你的大脑,最后只会让你更紧张、更担心。所以在我们进行行动之前,告诉自己:我要勇敢的去做,只有去做才能知道结果是什么。
最后,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的太满,留出足够的时间和自己相处。
如果我们把工作安排得太满,就会没有时间去观察和反思自己当下的状态。其实,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自己安静的坐下来,什么也不做,只是放空或者去享受、去调整,就会有很好的改变。状态好,才能做得好。
最后我们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此习以为常。我克制自己,即使生着重病,我还是得把文章写完;我克制自己,即使不感兴趣,也要就某个话题聊上几个回合。
如果我要为此付出代价,那我就不会再克制了。
态度如此明确也会招来口诛笔伐。人们发现我突然变得粗鲁、无情、自私,只是因为我以前是个“老好人”。是的,我很自私,终于被发现了。我爱惜自己,保护自己,为自己争利益。我只活一次,我要尽可能地让自己舒坦。焦虑,这话也是说给你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