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伤寒论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医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4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4

作者: 侠医世家毛巾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08:00 被阅读50次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原文:

    128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脉。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注解:

    太阳病第三篇的开头讲结胸。结胸是不是一个新的证?其实不是。我们之前有过一个类似证,就是少阳病的胸胁满痛。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其实就是位置的区别。少阳病一般都是胸满和胁痛,痛的位置在胁下,这是肝胆经循行的区域;而结胸的痛是在心下,也就是胃及其周围的位置,这是脾胃经循行的区域。在六经的归纳里,肝胆是属半表半里的;大肠,脾胃是属里的,于是,胁痛和心下痛在六经上也可以理解为半表半里和里的区别。

    此二条讲结胸和藏胸的区别。

    结胸是两个主证:

    “按之痛”,里面有东西结住了,是实证。

    其次是“寸脉浮,关脉沉”。这个脉象很值得研究。一般胃也好,大肠也好,中下部有积滞,脉象的反应却不是尺脉浮,而是寸脉浮。为什么呢?可以这样来理解,人体的循环是一体的,下面通了,上面的能量才能气化出去,就好比煤球灶烧火,要想火能烧得大,就要把下面的灰扒通;下面不通,自然寸脉就会出现有表证的浮脉。“关脉沉”关脉体现的位置在人体为中,脉沉说明病在里,关脉沉说明病在人体中间偏里的位置。

    一般来讲这种“痛”或“痞”的证,偏热的居多,所以胸肋满痛是少阳病的主证,而非厥阴病的主证。

    如果有类似结胸的证,却没有热证反应,而是呈阴寒证的反应,那叫藏结。藏结是“如结胸状”,也就是说和结胸很像,不同的是“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胃口虽然还可以,却总是拉肚子,这是虚寒的腹泻,就是太阴证了。太阴证应之于脉象就是“关脉小细沉紧”,“小细”为津液虚;“沉紧”为里有寒。我们之前说过,判断是否是阴证,脉象是最准确的。如果再“舌上白苔滑”,这是脾胃湿寒很重,说明胃气也坏了,那就很难治了。

    藏结是很麻烦的,临证上,癌症的晚期常现这个证,里面的肿块已经开始痛了,而脉象舌象又一派阴寒,所以连仲景都说“为难治”,但没有说“不治”。

    这一条是书中第一次提到舌象,所以这里也顺带说下舌象问题。舌象的反应有的时候是标,有的时候是本,比较容易混淆。比如有时候舌尖红,再看脉证却是阴证,这样的情况很多;有时候舌苔黄,却也不是热证。所以《伤寒论》里极少提到舌象。后世喜欢用舌苔的黄或白来判断寒热,其实苔白和苔黄未必是热证的确证,舌糙舌老舌干舌体红(非暗红)更能证明热证;舌体姣嫩或湿滑或淡白则更能证明寒证。舌象用来判断水饮证和血瘀证亦可借鉴:舌淡胖湿滑有齿痕一般是水饮,舌偏黯而有瘀斑或裂痕一般是淤血。舌苔少或无或地图舌一般是津血中气大虚之象。

    原文:

    130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注解:

    所谓藏结,就是既有类似于结胸的痞结,又是阴证,那能不能攻呢?我们前面讲过,阴证是津血虚的证,是不能攻的,问题是阴证只是个笼统的大概念,如果阴的程度并不重,在扶阳救津液的前提下,还是可以稍微攻一下的。有经验的中医碰到阴证的结胸和瘀血证,就常常在干姜,附子的基础上加一点点黄芩,大黄之类,一般黄芩不超过十五克,大黄不超过十克,效果非常好

    曾经有一个痔疮出血的,血出得很严重,辨脉偏阴证,用了大剂量的干姜,炙甘草,当归类温阳建中活血药,加了十克大黄,只吃了两剂血就止住了,痔疮也缩小了。有经验的中医治晚期癌症,也经常扶阳药和攻痞结的药同用。治病的首要原则是阴阳,是津血能量,也可以说是人体的免疫力,其次才能考虑攻邪。

    那人体阴到什么程度就完全不能攻呢?那就是本条所说的了。

    这里首先说的是“不往来寒热”,往来寒热是少阳证,这是说不通的,有注解说“一云寒而不热”,我觉得应该是这个。只寒不热,只觉得怕冷恶寒,完全不感觉上火烦躁,这就很阴了(阴证有烦躁有标热的情况是很多见的,这是人体亢奋起来生成津血和祛病的自然反应)。

    然后是“其人反静”。何谓“反静”呢?前面说了,人体如果有瘀堵,一般来讲是会烦躁一些的,这是人体排病的自然反应,有时候脉很虚,却又很躁动,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有藏结,人反而很安静,说明气血太虚了,一派纯阴之象,人体已经亢奋不起来了。

    “舌上胎滑”,上面讲过,舌苔腻滑是阴证。

    如果有以上这些情况,说明阴证很严重,那就不能攻了。当然,判断阴证严不严重,还要参看脉象,尤其是尺脉的虚实。

    从这一条可以看出《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是严谨的,有据可依的,不可只凭主观。

    ​结胸证的辨治原则可以应用于一切痞结癌瘤,下一章讲的就是结胸的治法。

    《伤寒论》部分药物剂量换算备注: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吴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约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q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