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胖”是什么,在我印象里很多人见我第一面都会问一句:“你怎么那么瘦?”
这并不是什么赞美的话,有时还带着一种指责,觉得我肯定是挑食。
当时人们对胖瘦的态度相对来说还是很理智的,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瘦。
我也不是刻意要那么瘦的,由于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饭量小也很少吃零食,而且经常和小伙伴到处跑,心思根本不在“吃”上面。
虽然转学后学校周围到处是卖小吃的,但那股油腻味儿常常让我避而远之。
小学快毕业那两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发育的原因,周围女生都比我圆润一些,我看着自己干瘪的身子希望上面多长两斤肉。
进入初中后每次放学回到家都超级饿,而我妈也从没让我失望,下班回来给我带各种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千层饼、里脊肉饼、公婆饼、红薯饼、绿豆饼、汉堡、面包、油条、煎包......
当然不是一下子买那么多,每天买两三种,一个星期几乎可以不重样。
我像匹饿狼一样大口咀嚼,手上总是油腻腻的。
吃完这些缓一会儿还要吃晚饭,我只顾着不让自己饿肚子,从来没考虑过长胖的问题。
我从瘦很完美地过渡到了胖,就好像一鼓作气把一首歌给唱完了,中间没有丝毫停顿。
虽然知道自己不好看,但我身边有一群好姐妹,其中有比我漂亮可爱的、有比我聪明多才的、有比我成熟勇敢的......
她们身上的闪光点扫去了我变胖的阴霾,我可以与自己和平相处,接纳身上的种种不足。
就像曾经看过的一句话:“人们对于自己外形的焦虑感,首先还是取决于他与自身保持了一种怎样的关系。”
另外我的成绩还可以,这也给了我一些底气。
当时还流行一种毫无根据的说法:长得漂亮的女生多半是来混日子的,甚至会用“妖精”形容她们,并编造一些谣言。
大学后才明白这些话显得多么无知狭隘,散发着浓浓的嫉妒与恶毒,把人都熏臭了。
高中虽然环境很压抑,但老师同学的三观还是很正的,大家都只顾学习,哪有时间去嘲笑同学长相呢。
那时一天三顿吃得很多,而且几乎一直坐着,很少起来运动,我应该是又胖了。
2
到大学后我发现漂亮女生实在是太多了,身边每个人好像都比我瘦。
我会为自己的身材和外貌自卑,但始终没有产生想要改变的强烈欲望,可能真的习惯了又黑又胖的自己。
我健身的初衷只是为了停止脑中的胡思乱想,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从没想过减肥的我竟然瘦了很多。
上帝打了个响指,我瞬间又从胖变到瘦。
这种瘦不是之前只有骨头没有肉的干瘦,而是一种充满力量与线条的精瘦。
走路也不再弯腰驼背,整个人精神很多。
我终于减肥成功,拥有了别人口中的好身材,但另一个陷阱也在前方等着我。
变瘦以后我爱照镜子了。
常常沉迷于自己的美色里无法自拔,走哪儿都会带个小镜子,时不时地检查一下口红有没有擦掉或者脸上哪儿又长个痘。
其次爱称体重了。
早上起床称一次,中饭后称一次,晚上在健身房运动前后各称一次。称上的读数不能增加,否则我会失落一天。
最后我开始刻意控制饮食。
吃饭时把菜上的油使劲儿沾在米饭上,然后只吃菜不吃饭。买东西首先看成分表,如果热量太高就放弃。
我寒假回去吃火锅都是把蔬菜放水里涮一遍才吃,吃饼干或面包时会把中间的夹心去掉。
我喜欢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的身体,虽然仍有瑕疵,但对我来说已接近完美。
我可以轻松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更不是问题,侧身可以看到漂亮挺拔的后背,中间有个明显的背沟。
身上随便裹一块儿破布好像都比之前穿任何一套衣服要好看。
以前的土肥脸变成了精致的巴掌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常常感觉好陌生,一点也不真实。
王尔德曾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欲求不得,第二个是得到了。
我巨怕自己回到从前,竭力控制饮食,更加拼命运动。
生活中的其他乐趣都被我屏蔽了,只剩下体重称上冰冷的数字,它决定着我一天的心情。
3
我的噩梦是从一个小蛋糕开始的。
有段时间我的体重一直处在瓶颈期,快开学的某一天特别想吃甜食,买了一个蛋糕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像中毒了一样脑海里想的全是食物,我一定要把它们吃到嘴里,不然全身好像爬满了蚂蚁。
我胃里有个无底洞,不管塞多少东西都无法填满它,我的嘴停不下来,只能一直吃......
最夸张的一次是我早上刚起床就去面包店买了三个大面包,坐在树林椅子上像个小偷一样匆匆吃完,生怕突然有人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
回来的路上又买了各种烧麦、包子、零食和饮料,它们全被我藏在书包里。
当时住15楼,我为了消耗体力故意走楼梯,累得大汗淋漓。
回到房间我迫不及待把这些东西倒出来,赌气似的想要把它们全部消灭掉。
晚上下暴雨,我出去吃了一大碗石锅拌饭、两碗饺子、两个面包,破天荒地没有去健身房,心里湿漉漉的。
我躺床上摸着肚子硬邦邦的,像有个石块儿顶着,想到自己囫囵吞枣吃了那么多我就恶心得想吐。
即使这样,我仍然情不自禁地打开了美团,纠结着第二天要吃什么。
我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咀嚼机器,食物像鸦片一样让我上瘾,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喜悦,只有对身材的焦虑、深深的自责、以及第二天的恶性循环。
我甚至边吃东西边憎恶自己。
最害怕一个人待在房间,我会毫无克制地点一堆外卖,用美食来弥补内心的孤独与空虚。
吃了这么多我果不其然地变胖了,但因为坚持锻炼,可能看得并不明显。
开学之后,生活渐渐充实,我慢慢恢复了正常饮食,对甜品不再那么痴迷。
我不敢放飞自我大吃特吃,还是严格控制饮食,偶尔会来一顿欺骗餐,仍然苦苦维持着自己的身材。
过年回家我爹不停地说我太瘦了,让我多吃一些,我妈也说我看上去小小的,像个没发育的初中生。
我听了心里窃喜,更不敢多吃了。
不得不承认,变瘦之后我每天都在担心变胖,逐渐偏离了当初的运动初衷,常常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锻炼。
每天拿着一把尺子,按照外界世俗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身体,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我完全被束缚在一种单一而又畸形的审美观中,认为瘦的不一定美,但美的一定要瘦,只有足够瘦才能获得别人的喜欢。
4
我一直都不清楚那段时间究竟怎么了,还以为自己只是暂时性地贪吃而已。
直到毕业后偶然在B站上看到一些视频才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我暴饮暴食了。
要不是开学可能就恶化成暴食症,想想都有些后怕。
出于好奇我看了很多类似的视频,开始慢慢了解这类群体,才发现中国女性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减肥”的魔咒。
即使好不容易减肥成功也必将面临着反弹的困扰,还有很多本来不胖的女生为了迎合大众目光也非要逼着自己减掉几斤肉。
她们大都采取极端的减肥手段:节食、吃药、抽脂......
幸运的话你会减肥成功,体会到人生开挂的滋味,但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可怕的暴饮暴食,最终发展成暴食症——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
她们每天会吃进去大量的食物,然后在马桶边把手放在喉咙处刺激舌根引起恶心感觉,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催吐,既能大快朵颐又不会担心长胖。
这个看上去一举两得的方法却有很多致命危害,胃酸会进入口腔,灼伤食道,腐蚀牙齿,由于大口咀嚼食物,腮腺会越来越大。
患者会大把大把掉头发,皮肤暗淡无光泽,面部浮肿,最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催吐只有一次和无数次,一旦染上很难戒掉。
很多有暴食症的人觉得自己像下水道里肮脏的老鼠,躲在黑暗处不停地吃吃吃,内心极其抑郁。
有人说每次催吐完感觉自己的嘴巴像肛门一样恶心。
《七宗罪》中暴食也是一种罪,但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更像自残,除了自己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归根到底还是太缺爱了。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分析了为什么减肥后总是会反弹。
我们都以为自己向往一种新的、更美好的生活,但任何一种改变,只要是陌生的都会令人恐惧。
更好的新生活和更坏的新生活几乎同样程度地令我们焦虑。
变胖,可能是避免我们不用去面对改变的一种无意识防御机制。
当收获一些生活中重大的美好改变时,潜意识里可能会产生“和这个这么美好的我不匹配”的想法。
就像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这是别人的躯体,我不配变得这么优秀。
所以减肥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塑造一种新的自我认同身份,勇敢地面对即将发生的改变,发自内心地接受一个全新的自己。
减肥到最后就是一个自我接纳的过程。
5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到了一种苛刻的地步。
优秀的女性不仅事业有成,她们还要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脸蛋与身材,这些曾经是加分项,现在不知不觉变成了必备项。
不管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你可以听到各种有关减肥的口号:“要么瘦要么死”、“瘦下来人生都开挂了”、“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
所以你一定要瘦。
但从来没有人告诉你瘦下来之后要怎么办,我们如何去完成从胖到瘦所带来的一系列陌生转变,如何克服对反弹的恐惧心理。
而且你细品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励志鸡汤无一不是对成年人,尤其是对女性身材乃至外貌的绑架。
诚然,拥有一副好身材会给自身形象加分,可是没有好身材就不配拥有幸福人生吗?
一个女人的美应该是多姿多彩,自信洒脱的。
身材苗条是一种美,丰满迷人也是一种美;天真可爱是一种美,成熟冷艳也是一种美。
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从心底学会爱自己。
我很喜欢一位UP主对我们身体的诠释:
为什么我们要去迎合别人的审美而去虐待自己呢?
食物本该是带给我们能量和快乐的源泉,为什么要去憎恶它呢,更应该去享受和感谢它啊。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无与伦比的艺术品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得以呈现在大众面前。
艺术家会对它们耐心持久地打磨,把所有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一种匠人精神。
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匠人精神对待自己的身体呢?难道身体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价值连城的吗?
爱自己,才是终身美丽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