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仅要学会承受痛苦,还要学会宽恕。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自己的问题而责备他人……
责备他人,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和应承受的痛苦。因为面对问题,从内心出发,当事人就必须自我反省,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常常会令人望而止步。正因如此,许许多多的人才放弃了反躬自省,选择了责备他人。
选择责备,还是选择宽容,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你是选择心理疾病,还是选择心理健康。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责备与愤怒。责备总是从愤怒开始。人体有兴奋中枢、抑郁中枢和愤怒中枢,这些中枢经过千万年的进化,最终在人类的大脑里形成。愤怒有存在的必要性,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它,愤怒本身并不是个坏东西。由于我们的愤怒中枢随时都可能燃烧,而且往往在不该发生的时候发作,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宽恕。
当我们的愤怒中枢启动时,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有哪些反应方式,还必须知道,在特定情势下那种反应最恰当。这极其复杂。
责备与评判。当某个人使我们勃然大怒时,我们同时也对那个人做出了判断--他以某种方式冒犯了我们。"评论别人的人,必定被别人评论"。人在一生中,不评论别人是不可能的。在评判他人之前,先评判你自己。
责备的规则。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发现错误并反躬自省,我们通常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并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那些不会自我调整的人,他们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欺欺人,对自己的错误和陋习茫然无知。他们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一定要警惕,责备与愤怒和仇恨一样,都会给人带来痛快的感觉,发泄愤怒能让人一吐为快,责备他人能让人舒服,仇恨则让人过瘾。它们就像其他使人快乐的活动一样,容易让人上瘾——甚至会迷上它,并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要停止责备的游戏,需要的是宽容。宽容的确切含义是:责备游戏到此结束。这的确很难。
廉价的宽恕。许多人不知为何,突然认为宽恕是一件简单的事,而现实恰恰相反。"宽恕"和"肯定"不是一回事,"肯定"是避免与罪恶正面冲突的一种方式。而宽恕却要直截了当地面对罪恶。
许多人都在忍受着"廉价的宽恕"所带来的烦恼,由于这一过程需要太多的精力,所以多数人都选择了廉价的宽恕。宽恕首先必须面对罪过和有罪过的人,不能回避,不能躲闪,它的前提是:必须先做出有罪的裁决——只有这样,真正的宽恕才开始起作用。你不可能宽恕一个有罪过的人。宽恕只有在有罪裁决后才生效。
自毁模式。陷入慢性自毁状态的人通常也是廉价宽恕的牺牲品。而改变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宽恕,真正地宽恕他们的父母,但这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事情。
宽恕的必要性。我们不可能真正忘掉任何事情。充其量是跟它达成协议,把它保持在一个可以记住、又不觉得痛苦的临界点。作为治疗的第一步,必须首先承认"有罪",然后再开始愤怒,再审判,定罪。但要注意掌握好尺度。从根本上来讲,宽恕是自私的。
希望我们学会承受痛苦,更学会宽恕,获得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