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我们喜欢用圆规戳卓子,把笔帽吸在舌头上,学鲁迅在课卓上刻一个“早”字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可以说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一年四季绿树成荫,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美。
我有一个姐姐,姐姐的到来给这个枯燥的家庭添了一份喜悦。
听爸爸说:姐姐小时候长的很好看,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皮肤很白。姑姑,三叔抢着抱,每个大人见了都夸长的好看,可以说姐姐就是全家的宝贝。
姐姐出生一年后便有了我,相比于别的家族,爷爷们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但是我生下来和姐姐是天差地别,听外婆说:我生下来脸特别黑,而且没有呼吸,当时村里条件差,没有村医。我是被外婆和爸爸唤气唤醒的,用现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人工呼吸”。
奶奶见我脸黑。而且额头正好有一个月牙,可能是出生时接生的时候不小心用手划的,奶奶说我像“包黑子”,(电视里演的包青天)。后来不知喝了什么中草药,脸就慢慢变白了,那个月牙也不见了。
三岁的时候我说话又不清楚,就这个毛病,让姑姑,三叔们每次说起来都笑话我,好在身体还不错,不像别家的孩子容易感冒。后来口吃的毛病也变好了。
我是由爸爸妈妈带大的,从小就和爸妈生活在一起,长到五六岁时便每天跟着爸爸去地里,爸爸种地,我就坐在一旁玩,每天都踩着夕阳回家,爸爸背着我,影子拉着老长,路边遍地野花,有时风吹过,整个山坡树叶哗哗响。
晚上回家,老妈刚做好饭,我一般吃完饭后就去找小伙伴玩,一起玩过家家,玩的最多就是捉迷藏。
老爸和邻居们一大帮坐在院子里乘凉,泡一壶茶,边喝茶边聊天,说今年的收成如何。树上的蝉叫个不停,路边小河流淌,水里的青蛙也呱呱叫,好像在听大人们讲话,它们在回应。
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每天踩着夕阳回家,满山金黄色的景色有多美,当我读过书后有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场景是我一生中见过最美的画面。
到了七岁我就该上学了,每天看着比我大的孩子都能去上学,听他们讲学校经历的事情,我非常羡慕,期待自己赶紧长大也能和他们一样。
初期是怀着美好的想法,当时村里没有学校,上学就要去别的村庄。每天要走五公里的路程,刚开始的时候还感觉不错,后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冬天一般都是五点半起床,踩着冬雪吹着冷风,尽管穿着很厚但还是感觉很冷,每个伙伴的脸上都冻着通红,手也冻肿。夏天还好,尤其是冬天冷的让人害怕。
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来回太麻烦,所以我们中午都不回家吃饭,每天拿着两个馒头,馒头就是中午的午饭,瞌睡了就爬在卓子上睡觉,大人给上一块钱要高兴一整天。
糊糊涂涂就坚持了六年,那六年也许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我们一起翻过墙,一起放过牛,一起偷过土豆在山上烧着吃等...
最让我记忆犹深的就是拜过兄弟,每人偷一点家里的酒,然后把手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破,把血滴入酒中,一人一小口,关系老铁。我们学习电视剧里面的情节,拜天地,磕头,一起豪言壮语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这些都是我童年所经历的,当然拜过之后还是会闹别扭,但哪样才算是童年,不清不楚怡然自乐。
在生我的小山村待了十几年,小学毕业后,老爸考虑为了让我和姐姐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我和姐姐转到了城里。老爸从小也爱学习,学习也很好,但是因为家庭原因,他高中没上完就退学了,老爸非常遗憾。为了让我和姐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把我和姐姐转到城里。
从此以后,我就告别了我的家乡,我最爱的小山村,我的小伙伴。
儿时的记忆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起来,我依旧留恋,但再也回不去了。那些经历,那些人,那些事,成为我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