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饭的话题是: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们被裁员怎么办?引子是:一同午餐的同事的前同事今年六月十八日恰逢公司八周年庆,适逢京东618打折季,他们公司最大的福利却是六块一毛八的微信红包。
在座的三个人开始陷入一次不那么轻松愉悦的讨论。先介绍下在座的三位。小妹妹-硕士毕业一年;阿丽-六年经验日语专业-IT测试;我-工科生毕业已五年。小妹妹先抛出了疑问:是各个行业环境都不景气还是只有我们这一行?我们会不会被裁员啊?昨天我们部门一个同事直接被告知走人,今天就没见到他来。
我:”是啊,没办法。你看每年公司年后都一大票人跑路,今年都没人挪窝。公司招聘的信息一直在发也没见个人来。真不知道是没招到人还是那网站只是个幌子。
小妹妹:“啊?不会吧......"
我:“哎,没办法。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现在也不忙,感觉有种人比活多的态势。我忍住没把从人事那里听来的裁员消息讲出来。一则不想惹祸上身,二来毕竟没付诸实施,还是不要搞得人心惶惶。”
小妹妹顾自往下说:“我被裁了怎么办?”
我:"只能顺其自然喽,反正这个年龄还不至于找不到工作。“我竟然厚脸皮地把自己归到年轻人的行列。
阿丽开始不耐烦:“有什么好担心的,不会裁掉的,放心吧!”
我和小妹妹并没有被这句毫无营养的话安慰到。开始举例周围的例子。
阿丽不为所动:“你干嘛吓她,再说了,被裁了又不是找不到工作?不会被裁的,放心吧......“
听完她这句自相矛盾的话,我忘记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可能在学校就被练就了不同的思考逻辑。我忍不住还嘴:“那可能你的能力比较高,或者你的老公赚钱多,你完全不用考虑失业的事情。 ”
阿丽摇摇头 :“我不想跟你扯这些。反正不会被裁的,又不是找不到工作,放心吧。”不耐烦的语气依旧。
至此,复读机一样的话让我开始有点心生厌烦,感觉再说下去完全是浪费唇舌,我开始专注碗里的牛肉。
当然了,她看我们不再讲话开始补充:“担心有什么用呢?你们经常担心这些那你们有什么变化吗?还不是每天刷手机,有什么用!”
我虽然有点生气,但是再说话就算占了上风恐怕要伤她面子了,得不偿失的话还是别说的好。在心里默默盘算起来:我们有变化,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和我有同样担心的小妹妹工作已经满一年,她的成长速度我自叹不如。我很欣慰她能有这份居安思危的心理准备,而且我看到过她工作上无助时的尽力而为。因此我经常在工作之余陪她谈心,作为年长几岁的前辈,分享些工作上的经验之谈给她多少还是对她有所帮助。然后就是我本人,大学的少量光环并没有庇护到我,毕业之后在性别歧视下挣扎良久才勉强找到喜欢的工作。本以为可以在工作中慢慢慢慢成长,但一次室友搬家后留下的《杜拉拉升职记》深深触动了我。并没想过要成为杜拉拉,但我由衷佩服她的远见卓识。书中的故事渐渐淡出我的记忆,其中一个观点却常常回归脑际:要努力在一家企业变成不可替代的员工。我曾象过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可我的精力和资质要达到那种高度需要做出的牺牲是我不愿意的,所以我选择退而求其次,努力成为不会被职场淘汰的人。常年累积的英语基础让我在求职大军中能够占得一席之地。我甚至做过最坏的打算:如果在专业领域被炒,也许可以做一名专业相关哪怕不相关的小翻译,工资不会太高,自然也不会太低。时至今日,我仍再坚持每日英语练习。再则,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让我对书中世界发过呆,流过泪,拼凑起来是难以计数的时光。是不是可以把那些无欲无求中得到的感悟反哺回伴我成长的社会,即使不能带来收益,也必然会化为人生的总结,总是有益而无害的吧。只是这些都将耗费精力,我只能在重要的人和事之后才有心去享有这些,因为自己不过是一名凡夫俗子,会追逐生活的七情六欲。
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人,自毕业之日起就在接受周围人的审视,不管你是否能够忽略周围人的眼光,那些眼光还是在那里,一个跟头就可能被贴上“读书有什么用”的标签。尤其是当常年郁郁不得志难以在金钱和地位上翻身时,这些眼光和评价总会搅乱你内心平静的一池春水。我在毕业的前两年工资一直低于辍学的表妹,妈妈没少遭人白眼。如果是在大面积裁员背景下去重新找工作,我们大部分人一定会高不成低不就,因为我们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像刚毕业的时候那样从头再来。《都挺好》里的苏明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宁愿在家做一名家庭主男,也不愿意去做服务生。所以在裁员大背景下,包括刚刚说话的那个人在内,我们并没有优秀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不被老板炒掉,二来一但被炒,我们很可能找不到比当前更好的工作。
无论生活潮起亦或潮落,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尽职责,努力爱,也享用生活。如有余力,提升自己可以是间断的追求,因为那会使人变得幸运和幸福。
后记:至今我的工资不上不下,除了爱情,没有找到一份让我长久执着的事为之打拼。但是我偶尔还会做起能够实现财务自由支配命运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