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芭芭拉.安吉丽思,全部都是活在当下觉察的故事,真实的可以作为自己的觉察。文字就像鲜活得情绪,跳动着演绎着你内心描绘不出得感受。
比如: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经历这样一段时间——不知怎得,觉得自己迷了路,失去了方向和目标,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信仰得能力,失去了享受无尽欢愉和喜悦得本事。我们像游魂似得穿过每一天,心里隐藏着无声得疑惑与不安,老觉得日子过得有点不对劲。可不管我们怎么费心去寻找心底那种不安得根源,却总是徒劳无功——我们整追逐一个永远不会现身得幽灵。
几十年过去了,一朝醒悟时,突然发现:我们完成了所有别人对你得期待,但那些完全不是自己真心想要得东西。
你会非常经验得发现自己每天背叛自己很多次——明明很伤心,仍要装出微笑;明明想爱,仍裹足不前;命知不该,却仍答应去做亏心事;明明满心不愿,却仍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开篇的文字就吸引了爱写写画画的我:
最有效的自我发掘过程,始终是先静默,并倾听静默,然后写下我所听到的;而所有通过我的笔端留在纸上的文字,我总是第一个受益者。
紧接着,你快乐吗?刺痛心房。
起初,我想进大学想的要死;
随后,我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好开始工作;
接着,我想结婚、想有小孩又想的要命;
再来,我又巴望着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我回去上班;
之后,我每天想退休想的要死;
现在,我真的快死了......
忽然间,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活。
当然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也做了很多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但很得意、很满足、可是我不快乐。
发现,假如我们不学着享受自己已拥有的一切,那么拥有再多,也不能带给自己快乐。
我好害怕我一不努力,就会失去什么东西。但,如果一直这么努力,我就会失去多有的东西......
当一切停下来,总要遇到一些迷途知返的故事。
开会要迟到的路上遇到一个开车很慢的老爷爷,本来怒火中烧,但静下来却发现,这个人那么像自己逝去的爷爷,他绝不是为了激怒我而开的很慢,他只是在最后的生命里,开车出来走走,感觉一下自己又多活了一天。然后在那个路口我们都看到了久违的美景。
读到一些振奋人心得文字:
洛克菲勒基金会总裁福斯迪克说:值得过得生活都是冒险得生活,这种生活最大特色是无畏无惧。不畏惧旁人得想法......绝不会为了邻居而调整自己得步伐或目标。拥有自己得思想,读自己得书,筑自己得梦,只听命于自己得良知良能。随兴所至,众人或喜而近之,或惊而远之。而唯有过着冒险生活得人,才能发现自己孑然一身时,依然无畏无惧。
发现,重生和诞生一样,会经历疼痛。怎样面对工作与差事呢?
有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公司上班,薪水不低,但他觉得没有成就感。真正能让他有成就感得,是他每逢周末为贫穷儿童们上课和筹款。最近,他给作者打电话:我觉得我对公司而言好像是可有可无得,对社会也没有什么贡献。我想我应该再回学校进修,然后去当个辅导员或老师。我已经37岁了,而我得工作不能带给我一点快乐。
作者提醒他:你已经是辅导员、老师、篮球教练啦。只是你都不曾再这些工作上拿钱而已。如果这些工作是可以赚钱得,对你而言会有很大差别吗?你在公司里得那份差事,是让你有能力维持日常开销,然后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完成你得使命,去做那些孩子得守护天使。
但,如果你得差事对你没有益处,换个差事。毕竟,留在原职而挫伤自尊、心口不一,这样得代价远高于换差事所带来得一时的损失。
而工作,让我再度陷入迷茫,成为了不快乐的工作狂。
我的差事和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为他们疗伤止痛,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爱。我当时不解的是,因为相信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帮助人。而且我的差事就是去实践这个目标。结果我纵身跳进了自己设下的苦恼陷阱里。这些苦恼包括如果我实在帮不了某人怎么办?我担负使命的能力还不够吗?有人不接受我的帮助怎么办?是因为他们不在我的使命范围内吗?有生之年帮助的人还不够多怎么办?是不是表示我没有完成上天交付给我的任务,我是不是负上天所托?
最后一个“绳子课”拯救了我,让我发现尽力了,对方真的尽力了,我学着用爱代替催促,老师应该学着尊重每一位学生所面对的心墙。
狗狗的故事:我们要定期让自己出去放放风。
那如何去做呢?
倾听静寂,多倾听的时候到了。上帝要对你说,却始终苦无机会插不上嘴了。
仪典的启示,收回我觉得自己曾交给他们的片片自我,并且向过去的一切说再见。
回归心灵,把生命里的每一天,每一次呼吸都看成一件雕琢中的艺术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