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阅读是无用的,尽管如此但他热爱阅读。要么他想蒙蔽你,要么他在蒙蔽自己,要么就是被问的不耐烦了的一个有风度的敷衍的回答。
如果阅读没有用处的话,为何一大片一大片人前仆后继地奔赴阅读的战场。读书最不济也最吸引人的作用往往是有趣,有趣的人和事,稀奇古怪的幻象,残酷一针见血的事实。但是否我们就乐意就只能停留在这个阶段,还得看我们自己。书尽然多,我们要读什么样的书,要怎样安排这些书籍的阅读时间,怎样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阅读?这是这篇文章想要解决的问题。
读书的目的,最次和最高在于有趣,区分这两者在于是否经过了第二个阶段的挣扎,经过挣扎的有趣是真的有趣,于是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性变得不言而喻。
第一个阶段:兴趣引进门,目标看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太多人有着自己喜欢的小说和作家,熟悉的文风熟悉的笑点偶尔的惊喜,这意味着阅读难度的降低,阅读速度的加快。兴趣引进门了,如果在兴趣阅读这个阶段没有确立阅读目标,停滞不前地思维方式就是对没有目标的人的惩罚,虽然他未必能够察觉这一点。
如果实在没有目标,那么你大可像我一样确立一个十分宽泛地目标:
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这两样书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书籍,但这依旧是一个十分有趣且有用的目标。
首先认识世界,世界是有规则和规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你读小说如《荒野的呼唤》《红楼梦》,读社科类《功利主义》,读哲学《疯癫与自由》《规训和惩罚》你都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社科类的书籍一般是从内在结构来分析,小说等一般(特例:《爱情笔记》)是讲述表象,两者相得益彰。
其次认识自我,自我是有规律的,你观察自己的言行,成败,得失。了解你自己能够让你更轻松愉悦地学习生活。 心理学,自我管理的书籍,各种能够印照你自我的书籍。
第二个阶段:洗呀洗呀洗脑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里说的洗脑袋,不是让你用洗发水抹一抹,护发素抹一抹,而是让你的脑袋变成世界顶尖人物思想的“跑马场”。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的是:无论你对某个人物的思想地敬仰达到了黄河之水的滔滔不绝还是长城之地俯仰连绵,你一定要去寻找批判或者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这一点是为了避免你的脑袋成了真*跑马场。
这一阶段的生理特征是,如果读书密集或者速度稍快一点。你的头会痛。劳伦斯大骂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式的人物,李银河和时代的辩驳,克雷洛夫对时代的讽刺。一个人物与时代的对话,两个人物之间的辩论,很多人对同一个观点的讨论。
脑袋开始嗡嗡嗡~
我读书的资质较为愚钝,所以在阅读第200本书左右的时候,才能稍微控制一点,那本书是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我前后的书评,很明显从刚开始的僵硬模仿(哪本书的书评就有哪本书的味道)到后来的刻意规范再到有自己的独立的风格。
第三个阶段:形成思想的框架,并为之添砖加瓦
大约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之后不久,发现了我又陷入了一套思维模式,但当我发现这套思维框架并不死死地抱着错误不放,而是有错就改,看见好的想法就想办法吸收,不断汲取新鲜想法地思想框架的时候,我很满足。
读书这条道路上,一旦你的脑袋变成了某个大人物思想的跑马场,一旦你行成了一套固执的思维方式,有可能你会比普通人更奇怪又毫无智慧可言。但很庆幸我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程度。
我以为这套思维框架是适合认识世界这个读书总目标的。那么在这个阶段,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处的时候,我会回答无用。在过去几个阶段,刚开始仅仅是为了开心,我想着看电影看报纸看杂志也开心,我便不曾讲话。
在中间,我获得了新的思想,甚至金钱的收益,我不停的告诉身边的人用处有多大,然后我想着看电影工作也能获得思想和金钱,于是我便沉默了。
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我能够笑着说读书无用,只是因为喜欢。仅仅是因为这个用处已经大到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给你,你也无法从言语来感知。不如有风度地不干涉你的思想,有了这个回答你也能有风度地不去追问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来自网络侵删我无意去怂恿不读书的人读书,确实想帮助想读书的人少走一点弯路。自然有比我厉害的前辈,也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指点。
回复1私信你一个彩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