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下班回家后,你家宝宝还要你吗?

下班回家后,你家宝宝还要你吗?

作者: 千里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16:05 被阅读0次

    某天跟一朋友聊天,朋友说:唉,昨天好伤心啊,我儿子要爸爸不要妈妈。

    我就问:具体是什么情况?

    同事:昨天儿子在床上,哭闹着想要我抱抱,我还没抱呢,他爸爸进来了,立马就去找爸爸不要我了~

    因为平时还经常听她说,她儿子见她就要吃奶,如果不吃奶就不会找她。于是我问:是不是你很少回应他?爸爸虽然在家时间少,但只要在就会较快回应他。

    同事说:是啊,有时候他哭我完全没理他,他爸在外面听见了就会立马冲进来~平时基本都是奶奶带,哭闹的时候如果奶奶在就会去找奶奶,他一有啥动静奶奶就回应他,我怕惯着他了……

    我:那就是了,你不理他,不回应他,时间长了,当然是谁回应他就找谁了~

    这种情况就是宝宝没有跟妈妈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

    平时在小区溜娃的时候,也时常会听到奶奶/外婆说她家娃晚上睡觉都不要妈妈,妈妈抱就哭,就只要奶奶/外婆。

    我也才意识到,“哦,原来不是所有父母都知道这个依恋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关于“依恋”的文章。

    图片源自网络

    婴儿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情感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安全型依恋的宝宝,在自己所依恋的人(母亲)出现时,会更有安全感,能积极适应陌生环境,积极克服焦虑与恐惧,更具探索精神,且认知能得到快速发展。

    依恋类型

    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将依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操作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近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的交谈。

    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婴儿的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并且很容易经抚慰儿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这一类型宝宝的妈妈对宝宝反应敏感和负责。

    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当母亲在场时,通常自己玩玩具,很少表现出与母亲的情感分享(例如微笑或拿玩具给母亲看)。当与母亲分离时,这种类型的婴儿没有表现出悲伤,对待陌生人的方式与对待母亲一样。在与母亲重聚时,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对母亲表现出忽视、转过头或从母亲身边走过,而不是接近母亲。

    如果被母亲抱起来,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并不尽力保持与母亲的接触。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

    这一类型宝宝的妈妈对宝宝没有耐心,不喜欢宝宝的亲近和接触。

    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的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婴儿虽然也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是一旦达到了这个目的却又生气地反抗与母亲接触。也称为矛盾性依恋。

    这一类型宝宝的妈妈情绪多变,不稳定,常对婴儿有不一致的行为,时而温和时而粗暴。

    Ainsworth的学生Mray Main,在20年后,她又发现了一个之前没有观察到的依恋模型:

    混乱型依恋

    这类婴儿在陌生情景中表现出矛盾的或混乱的行为,在面对悲伤/恐惧时他们不能保持一个一致的依恋策略。

    这些婴儿表现出的行为可能有静止不动、刻板行为或者直接对母亲表现出忧虑和恐惧。当依恋对象不仅被婴儿体验为安全港,同时也被体验为危险的来源时,就会让孩子陷入茫然混乱状态。在一个有关父母虐待婴儿的研究中,82%的婴儿被鉴定为混乱型。

    这一类型宝宝的妈妈通常偏向抑郁,倾向于虐待和忽视宝宝。

    以上四种类型的依恋,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的、积极的依恋;后面三种为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图片源自网络

    影响婴儿依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母亲因素、父亲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婴儿气质等。那么如何让宝宝形成安全型依恋呢?

    如何发展宝宝的安全依恋

    每个宝宝生下来都具有自己的气质特征,父母要根据自己宝宝的特点去照顾和教育。有的宝宝就是更容易焦躁不安,需要父母更多耐心去安抚。

    1、以温柔、理解的方式及时回应

    给宝宝及时的反馈。要善于识别婴儿发出的各种需求信号,积极回应他们的身心需要,当宝宝的需要满足了,自然不会怎么哭闹。多抱抱抚摸他,多与他眼神交流,让宝宝有真实的被爱的感受。当宝宝哭闹时,要及时回应他,搞清楚他是为什么哭闹,为什么会有情绪,准确理解他的哭和他的小脾气,并温柔安抚和恰当回应他,他会感受到来自你的关爱,也会逐渐对你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并且这种互动也能使宝宝顺利有效地与外界沟通,也有利于他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及时回应,并不是说他要什么都立即满足他,而是你要能看见他的需要并及时回应,你是拒绝他的要求还是满足他的要求,总有一个回应给他,而不是一直责怪他不该有这种需要,或者选择忽视他的需要。

    我们家里爸爸妈妈奶奶不管是哪一位出门半天或一天再回来的时候,小山竹都会快速爬向门口要求我们抱一抱他,只要抱了他就特别开心,抱一会他就要下地自己玩了,偶尔奶奶故意忽视他径直走进来,他就坐地上踢腿哭闹以示不乐意,奶奶又回来立马抱上,他就开心了。一般我下班到家要先洗手放奶瓶,有时候他看见我回来了但我没法立马抱他,我就告诉他:妈妈洗完手放完奶瓶就立马抱你了,宝贝想妈妈了想让妈妈抱抱,是不是?等一等,妈妈马上来了……

    2、给宝宝有效的陪伴

    父母陪伴宝宝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全心全意。尤其避免自己一边玩着手机一边随意应付孩子,父母是不是真心陪伴,宝宝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但陪伴并不是过度干预,尤其是宝宝会爬会走路以后,特别希望摆脱大人的限制,自己钻钻爬爬、走走摸摸,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时,父母为宝宝提供安全感,但是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过度干预他的自主行为。

    上一周的某天晚上,小山竹突然半夜醒了,滚来滚去,扭来扭去,坐起来又倒下再睡,没哭闹,就是一直换睡觉姿势,并且每次躺下去的时候都是睁着眼睛,有点像失眠的人很困但又睡不着又很想睡的样子,在确认不是因为哪里不舒服后,我就没有说话,给他盖盖被子,防止他滚床边,靠过来了就抱抱他,摸摸他,在我身上滚了半天没睡着突然坐起来咕噜了几句径直爬向了爸爸并倒在了他身上,爸爸醒了也没说话就随手抱了抱他,又再换了几次姿势后靠着他爸爸的手臂,一会就听见了他爸的鼾声,我再一看,小山竹也终于睡着了。全程我们就只是陪伴,没有责怪他睡不着,也没有干预他入睡。

    3、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温暖、和谐、互助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宝宝形成安全型依恋,相反,冷漠、疏远、拒绝的家庭氛围则会让宝宝形成不安全依恋。

    避免经常更换照养者。依恋关系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会经历一个过程,而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成年人持续照顾宝宝是他获得安全感的途径。如果经常更换照养人,宝宝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也不利。

    妈妈要避免突然与宝宝分离。如果妈妈需要离开宝宝外出时,不要悄无声息地偷偷溜走,也不要对宝宝撒谎。最好给宝宝一个分离的解释,并找好替代妈妈的人照顾他。

    比如如果妈妈产后需要上班,应该提前让宝宝适应其他照养人(比如奶奶或外婆或爸爸等),避免妈妈突然离开,引起宝宝的不适应和不安;同时在妈妈上班离开时要告知宝宝要去哪里干什么,去多久,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总的来说,妈妈及时满足婴儿吃喝拉撒的需要还不足以使婴儿形成安全型依恋,妈妈与婴儿在一起呆的时间长短也不能单纯决定婴儿依恋的性质。婴儿依恋的性质主要还是取决于妈妈是否对宝宝发出的信号敏感,并能准确地理解他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同时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

    欢迎关注公众号:山竹妈妈分享记。ID:mangosteen189

    作者介绍:是全国心理学排名前三某高校毕业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有快1岁的萌娃,还有一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宝爸。乐于分享有关情绪情感、育儿、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等话题。欢迎大家咨询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班回家后,你家宝宝还要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gn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