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致橡树》节选
图|Bigmob
K女士久未联系,日前偶然微信闲聊,她突然告知,又与前夫同居了。我一时愕然。K女士两年前与前夫离婚,离婚前分居已久。当初在持久的冷战、沟通不良、互相伤害、犹疑不定后,借用购二套房的端由,终于狠下决心诱使情感出轨追寻初恋的前夫签下离婚协议,并且得到了6岁儿子的抚养权。离婚后,K女士一扫低迷唯诺,清换了衣橱,结识新男友,过上了容光焕发的新生活。那时,坚定自信的K女士信誓旦旦的表示:好不容易摆脱了不良影响,无论父母和前夫如何施压,都不会再重蹈覆辙。
“长久的负性体验造成经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协调”,愕然之下,在脑海中逐字敲掉浮现出来的这句话,对话框里的话打出又删掉了好几次,最终,回复一句:你高兴就好。
K女士高兴吗?我不在她的位置。她又接着说,虽然内心有些苦闷,但是有人帮忙接送照顾孩子,确实轻松很多;前夫的高收入,经济压力也减轻不少;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也快乐多了;两个人也收敛许多,没有以前那么作;自己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孩子;反正先住在一起,也不用复婚……列举了种种理由,想要说服的那个人,大概不是我。
不禁又一次想,两个人在一起,求的是什么。
在我,婚姻最美好的状态,就是两个人结婚后,还是像没结婚一样;最好,再给结婚证加一个期限,到期可以选择是否续约。如此,两个人仍然保持完整和独立,不用互相依赖,造成过分的压力;对婚姻也多了一份不确定的珍惜,时刻保持新鲜感,尊重彼此的独立空间,小心呵护维系。某次,和B先生聊到这个,他很惊讶的质疑:“结了婚和没结婚一样?那两个人晚上都可以随便出去约会了,还叫婚姻吗?”我默默一笑,接下来的话,不用多说。某次又和C小姐聊到这个话题,她一拍即合:“对,我和我老公就希望这样,相互扶持,但也给对方保留隐私空间。”粲然一笑,接下来的话,也不用多说。这样的婚姻,需要两个人都具备独立的人格,匹配的价值观。就像木棉和橡树,并肩而立,根叶相握,“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既不攀附也没有单方面的奉献牺牲。
以上是我的期望,而别人呢?
隔壁桌的M妹妹,不时在我面前洋溢着满面甜蜜的述说:给我家XX选了衣服,穿起来很阳光、昨晚我家XX下班一进家门就送上了剥好的葡萄,他吃的特别开心、等下要好好想想晚上做什么好吃的,最近我家XX上班太辛苦需要补充营养……
市场部的N先生,常年在外出差,一年加起来待在家里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常常戏称忘记了老婆的长相。
楼下的O太太,全职家庭主妇,在家带娃、照顾业务繁忙的丈夫,有时会一脸愤懑、但随即又无所谓的表示:我知道他在外面做什么,只要还把钱拿回家,其他都无所谓。
还有小两口P和Q,三天一大吵每天几小吵,不熟悉的旁人总会一边担心他俩打起来一边纳闷这两人怎么过下去的,一转眼的功夫,却又如胶似漆。
人生百态,不在那个位置,始终只是观众;个中真味,主角才最明了。人人所求不同,自然表态也不同。人这种平凡而普通的生物,也许正是因为人性的多样化,才敢自称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吧。
不在其位,不能完全品味其中的细微滋味,但尊重人性的多样化。相信与前夫重新同居的K女士,也和离婚前的K女士不一样了吧。经历了种种,沉淀了心绪和预期,苦也好、甜也罢,自己选择、自己承担;自己高兴就好。愿K女士们,求仁得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