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我觉得教给他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有限的知识,而在于能教会学生一些终身受益的东西。
那么教什么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呢?在知识方面,我想是阅读文章的方法以及对于阅读的热爱。教会他们方法,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依然会阅读,依然会学习。
除此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一种不俗的趣味,让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存价值。口头的说服教育似乎是苍白了一些,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初中生而言,此时“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再加上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道德低劣,有什么颜面站在讲台上对学生指手画脚呢?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这样,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很难想象,一个道德水平不高的教师,在上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能透彻地分析菲利普夫妇冷酷、虚荣、自私的性格?在课堂上,能激情满怀地表达自己对主人公的爱憎之情?
凡是在青史上留名的教师,谁不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读过全国教师学习的楷模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先生的事迹,我被他那颗无私奉献的心灵震撼了,这才是真正的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我们语文教师没有理由不塑造自己的灵魂,让它变得高尚。我们的灵魂高尚了,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潜在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