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中心非常大,收到的商品会被分门别类摆放,工作都由机器人和无人机完成,不允许人类参与,杜绝中途栽赃造假的隐患,但人类可以通过网络监控。
其实也没什么难度,主要工作就搬东西和扫扫码而已。
根据客户的发货紧急程度,网络不定时汇总订单,上午甘羽鹏和赵灵芸的订单被汇总了,因为他俩的收货地点一致,且两人的个人设置中均有相关设定,允许自己的购物单和对方的合并。
汇总后的订单传输至本城物流中心或分中心,至于到底哪一个,系统不会犯傻,当然是谁近就给谁去办,当然,前提是分中心也有订单上的商品。
实际上,甘羽鹏和赵灵芸登录商场时,只会显示最近物流中心有的商品,因为他们都设置过过滤掉异地物流中心的商品,非本地物流中心采购会耗费更多的物流费用。
甘羽鹏所在城市为大型城市,商品流动量很大,物流中心的商品非常丰富,根本不愁有买不到的东西。
商家发货前一般会做商品需求分析和流量分析,尤其是常用物品,可以根据以往的销量数据适当配置发货量,商品积压的情况极少发生。
机器人在物流中心按汇总订单取货,甘羽鹏和赵灵芸订购的商品好打包,直接放标准规格的密封箱即可。
密封箱可重复使用无数次,功能非常强大,有定位功能,里面的空间可以被分隔和合并,又有弹绳和软垫装置,包装后箱子怎么颠簸都很难伤到里面的东西。
装箱完毕后,机器人将密封箱推至传输装置处,放上去,网络系统会全程掌控所有物流箱子,每次到了传输岔路口,系统都会指挥传输装置做出的正确选择。
箱子传输至小区后,小区的专职机器人负责配送,电梯是运输工具,几乎是直达购物者的门口。
从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一点半,两个多小时,送货流程结束,本次物流费用3.86元,网络系统自动扣款,全程每个细节都知道,扣款太简单不过了。
物流费用计算倒是有点复杂,从机器人收到系统给的汇总订单开始,从多个货架取货,费用不是固定的,而是要算机器人跑腿时长,机器人分工负责某些货架。
八个机器人,同时从八个货架上取货,迅速收集好了汇总订单上的货物,时长不到半分钟,但它们跑腿的累计时长达180秒,收费0.9元。
传输装置上发生的物流费用按距离计算,每公里0.1元,26.6公里就是2.66元,小区负三层物流区的服务计费0.3元,合计3.86元。
物流费用不贵,主要归功于网络系统那强大的规划功能,省却了多件商品分开流转的浪费,而且把全城物流订单统一起来,无数商品被整理在箱子里,大量箱子在同一条传输带上共担能耗费用。
特别需要感谢的是古人,感谢古人的地铁通道!
古人是很奇怪的,天空中有无数条航线,偏偏不去开发,却喜欢在大地上开路,甚至去地下挖洞搞地铁交通。
可能是因为技术问题,比如:
直升机很贵!
无人机很贵!
导航不精准!
空间航线不好划分!
网速慢!
大型计算机能力不足!
安全问题没能力解决!
不管什么技术原因,反正古人开发了许多公路,在许多城市的地下挖了大量地铁洞,那地铁图一眼看去,简直和蜘蛛网没啥区别。
古人喜欢扎堆居住,历史资料显示,每平方公里一千人不算稀奇,如果他们和现代人一样宅家,那倒还好,可惜偏偏不是那样。
古人喜欢外出,经常要去上班,结果产生了交通困境,每天不是这里堵就是那里堵。
现在没交通问题了,99%的人迷恋网络,可几个月不出门。只有20%的人在工作,而且还是在家里上班,出行次数远远低于古代。
另一方面,空中交通发达,百分之九十九的行程都是飞机直达,随时走随时飞。
对比一下就是:
古代交通拥堵,出行又多,人类还喜欢扎堆住,房子价格贵,停车位有限,停地下室,停马路边。
现代交通发达,出行又少,人类喜欢住风景区,房子白菜价,房顶机位有限,地面到处都是空位。
地面道路没几个人走了,更不用说地铁洞。
地铁公司破产了,地铁列车拆材料了,地铁通道还有用,搞物流不错!
车辆也变稀少了,地下停车场空置是浪费,可搞小区物流站。
打通小区地下室和地铁洞,成就物流网。
所以,某些城市的现代物流要感谢古人挖出来的地铁通道。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