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聆听了勾淑秋老师的创作心得,对于遭遇写作瓶颈期的我很有启发:
原文:关于写作的心得,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写作要靠兴趣,有兴趣才能写出有趣的文章。写作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我是一个业余写作者,写作纯属个人爱好,是在忙碌生活下的一种解压方式。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我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拜泉县群富村,毕业于一所乡村学校。
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写作是从2010年开始的,有十年时间了。其实说写作,谈经验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达。最开始接触文学创作的时候,很迷茫,当时从几十,几百字,到最后的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将心里话写出来,到最后的发表,经历了漫长的一个过程,说实话,很辛苦,但也很快乐。
写作是一项枯燥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打击,不要一味追求名利,虽然被认可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但也不要怕被批评。我觉得,现实生活压力大,写作可以缓解压力,释放情感,有些说不出的话用笔写出来,有些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用文章的方式诠释出来,也是展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我写了十年,自己跟自己斗争了十年,期间有过放弃的念头,遇到瓶颈期,突破不了的时候,真的觉得希望太渺茫,觉得没希望了。其实,写作靠的不仅仅是文学素养,知识积累,还需要有一定的韧劲儿和自信心,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有执着的信念,勇于追求梦想,才能成就梦想。
第二:写作顺其自然,不要为了写文而写,为了完成任务和产量而写。写作不是比武,不用分高低上下,但也需要自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要为了写文去写,不要为了产量去逼着自己写,太过于追求成绩,身体吃不消,精神也会被拖垮,心态要好,否则会走进误区。
还拿我做例子吧,2010-2013年三年时间是我写作的迷茫期,我在网络发文,几乎每天写一篇,甚至有时候写两篇,为了发表还模仿网文,假大空,飘,没有实质内容,当时的我就是闷头写,写了好多没有实质内容的文章,现在回头看看觉得当初的写作违背了初衷。
2014年以后,自己才回过味儿来,自己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弯路,已经掉进了自己挖的坑,转过来这个弯也花了很长时间,发现,人这辈子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
第三:风格清新,简洁,自然流畅,抓住重点,娓娓道来。我觉得写作要有风格,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虽然说文无定法,顺其自然,但我觉得写文字面干净,内容清新,题目符合内容需求,不必要生拉硬套,引用太多脱离主题,而段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都是有要求的。
写文多读,多看,多观察,不要脱离现实,还要有常识性。常识性就是事物本身的生活常识,物理常识,还有情感常识。
我个人比较喜欢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郑旭东老师的散文,写的特别有味道。郑老师写的东北乡土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情感真挚,妙趣横生,很有画面感。
第四:没有与生俱来的作家,写作没有捷径,每一步路都需要踏踏实实的走。写作有捷径吗?回答,没有。很多作家的成名之路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闯出来的,如果靠关系,靠人脉来赚取名利,我觉得是违背写作初衷的。我自己是活生生的实例,2010年写作到2016年十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真的是靠自己一步步走来的,六年时间,用时间证明自己,从出版到现在四年时间,我依旧保持最初的心态,不奢望,不放弃,不强求自己,不违背初心,一个人用心去做一件事,没有不成功的。对于梦想而言,只有努力去追,才能成就自我。
第五:一个作者的修养,文学基础,和身份无关,和社会地位无关。写作的随意化,大众化,让写作者遍布每一个角落,来自各行各业,工人,农民,教师,自由职业者或很多阶层。写作不是社会地位高贵者的专利。很多朋友和我交流说,自己生活窘迫,在社会底层,为了生活要放弃写作,进退两难。
讲一个故事给大家,我的一个文友,是一个先天性脑瘫患者,没有上过学,生活不能自理,只有一根手指头好使,但他却靠自学写作诠释了自己的价值。他自学写作,自强不息的事迹被安徽省马鞍山市日报专版推荐,发表刊物,杂志文章都很多,现在他的生活很好,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写作修养来自人格的健全,和拿到多少学位无关,和看了多少书无关,和身份无关,和外貌无关。
作为一个作者,只要具备人性的善良,有敏锐的观察力,有热爱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写作便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而非难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聆听了勾淑秋老师的《创作心得》,我陷入了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