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具癖上班这点事儿读书
不做这个,读再多的书可能也没用

不做这个,读再多的书可能也没用

作者: 队友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15:56 被阅读756次

    封面图:盗梦空间

    很久很久以前我看中华小当家的漫画版,后面没被TV化的内容里面有一个极强的女反派,她可以在数小时内,以超级快的速度把你的厨艺学过来,并且做出来的饭菜都比任何人好吃

    那我们生活中能不能有这样的技能,可以很功利的快速学习知识?

    有是有,但不完全有

    意思就是,不能数小时内超级快速的学好一个领域的知识,(有的话请给我一个小李子的陀螺,我做个梦一下,incept一下哈哈)

    但你可以有一个捷径去学。

    这个捷径就是知识管理。

    这个也是读书前必须了解学习的东西




    How

    6个step

    提问、获取、整理、分享、利用、创新

    Step1:提问:我们该学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的兴趣远远大于你的能力和时间束缚。

    每天睁开眼睛就会去刷各种各样的公众号,别人发什么都点进去,然后收藏,听各种各样的付费语音,一天到来好像得到很多东西,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却没办法消化。然后第二天又重复今天的动作,每天都过得很焦虑,啊我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这就是传说中的焦虑性学习者。

    另外一种人,我们称之为猎手型的学习者,就是说同样每天有很多信息出现,他只是关心与现阶段,自己想要的,想进步的领域去观看学习,另外的自动过滤一边去

    这里很明显我们要成为后者。(这好像是句官方标准的废话)

    所以我们就要懂得提问:自己哪些知识是先学?和哪些知识我们该学来促使自己进步?对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分类和分层


    一般来说知识分为三个层级,通用知识,专业基础,专业知识。

    通用知识就是你在任何地方都适用的知识,时间管理啊,PPT啊,office之类

    而专业基础就相当于一些行业基本知识。如TM我个人做的是互联网广告行业会懂一些广告投放的知识,还有与传统广告的区别。

    专业知识就是岗位技术含量知识,一些别人顶替不了你的技能知识,如一些代码啊编程之类,同一个公司的人不一定都懂写个代码怎么写,其它人代替不了你去完成你的工作


    这时候,我们联系第一节课所讲的知识

    如何30分钟高效读完一本书? - 简书

    你要看下你接收到的信息,是属于哪一个层面的,如果是太过专业的只是,你没下层的砖块基础,大脑的脑缘是会拒绝变成长期记忆,所以你再怎么看也没什么卵用。记不住,应该找一些基础的砖块先铺垫学习一下。

    分完层之后,我们说下知识的分类


    大概分为这4个区

    舒适区:就是知道自己知道的。比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岗位,做某些事情可以驾轻就熟的完成,你也清楚自己完全可以完成,比如写个WORD文档完全不是问题,对于作者TM我来说写大部分的PPT文档也不是问题,这就是舒适区,一个你知道自己可以完成知道的区域

    探险区: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就是大家涉猎的方向,比如我知道自己缺一些运营类的知识,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我想学习,想请教,所以这类运营类的知识就被划分到探险区。

    宝藏区: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即我自己完全没想到自己原来会这个知识,如别人总是会问作者TM我,哇你PPT好牛啊在那里学的?我一脸懵逼,我说“我也不知道,自然而然的一个东西”,好像很潜移默化的就做出来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去拆分和总结,回想一下自己用技能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步骤。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固化这份记忆。如果你发现一些大神通常很厉害,但却带不动新人,很可能就是知识的宝藏区出了问题。

    盲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也明白,就是完全没想到的一些知识盲点,还没意识到的缺陷,所以说求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盲区是哪。


    然后把这两个维度合在一起,就会成了现在这个技能罗盘了。然后你就可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了,哪些我已经很熟练了不需要要学习的,哪些我需要去学习的。可能我PPT技能已经到达一定程度比较熟悉了,那就放在舒适区,一些阅读能力和沟通能力那些需要提高的就放在通用技能的学习区。

    通过这个技能罗盘的划分你就会大概明白自己要进攻什么。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接下来。然后就可以集中爆破一个点去学习了。

    Step2:获取


    当我们明确了在提问中知道自己的答案之后,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学什么的时候呢,我们就需要进行知识的获取,也就是学习了。


    大概可以分为4个维度

    人、事、网络、书

    网络:通常来说都是一些比较碎片化的学习,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啊,简书啊,甚至刷微博啊,看下站酷啊,看下花瓣网,这些通常来说都是伸手既有,碎片化强度高,获取程度低一点的知识。

    :这个维度就是说我们要经历一些工作上的事,做过,可能要参加一些活动之类才会得到的相关经验,获取难度也就相对一点。

    :人这一块就比较不好获取,因为有些人身边也没有人脉资源,也没有高人指点,在公司也未必有相对好的导师去进行学习。所以说你就很有可能去在行等一些平台去花几百到1千几千不等去见一个人,系统的去请教一些经验。

    书:读书这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会用块状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低,而且可以非常非常系统的去学习,但是,他获取的知识的难度会比较大,知识的提炼也很困难,最后能固化成为自己领域的知识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所以我们就要用相对应的策略去“攻击”他们-----快速阅读、主题阅读(链接见文前)

    对于碎片信息的学习我们不外乎这3个动作


    我们每天回去看不同文章啊,云课堂视频之类,然后又会去朋友圈点赞之类

    这时候我们就建议刷和互动类的动作,我们在一些小的固定时间去读,比如一些番茄钟25分钟集中之后的小休息5分钟去刷,去回复信息。但对于读,我们就应该用一些道具把信息先收集起来,等到一个固定的一个长时间才去阅读。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在微信公众号看到喜欢文章,被一个标题吸引了,我们点进去之后,我们就快速进行扫读,觉得有用了,我们就保存到云笔记应用里面,印象笔记啊,为知笔记等等,这些云笔记就像一些收集箱一样收集东西。到了深夜我们有了完整的时间段之后,我们再进行精细的阅读。

    相反如果我们看到什么都马上点开花5到10分钟以上去细读的话,我们的时间永远也会被切割得七零八落,很多时候没办法效果最大化。

    (对了这里插播一句,你可以尝试安装一个叫monment 的iOS的app软件。去记录你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估计你知道之后你会被自己气疯,原来自己每天有那么多时间我是用在手机上面,是的,我就是气疯那个然后怒删了APP的人)

    Step3整理


    收集完知识之后呢,我们就要进行整理了。这一步其实相当重要,因为如果你只是收集起来,你想一下如果你一年不打扫卫生,你也会把所有的东西丢出去是吧?

    整理3个步骤,命名 分类 贴标签


    命名:

    这个其实没啥好说,但却很实用的一个东西。推介使用小六老师那样一个编码的形式去命名,ABCD123456,然后子文件夹就A-01 1-01因为文件夹其实也是按照名字去排列的,这样你可以很快的找到对应的文件。

    分类:

    这一步很重要,如果你不对自己的信息进行分类,你打开一个收集文件夹,所有的文件聚集在一起,乱七八糟简直没法看,一坨坨的。

    这里介绍几个分类的方法:

    1:按数字标示

    这个和上面说的命名方法一样就不多说了

    2 FRS分类逻辑:Flow工作流


    这个分类方法就像一个流水线一样,你按照一项工作的时间顺序一个一个去分开命名,step1一个文件夹,step2一个文件夹

    Stock经验库


    简单来说就是按自己每一类获得经验的类别去进行分类,A类型经验,B类型经验,C类型经验酱紫。

    Reference知识体系


    这个就其实相当于用一些已有的体系去进行分类,看一些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会围绕一个体系一个框架进行了阐述,这时候你觉得他这套体系也可以用在你的方面,你就可以按照一个体系的来进行命名。举个例子HR人事有6大模块,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人事制度。那就可以对6个模块进行6个子文件夹的命名了

    贴标签


    (这一步我听的时候简直是恍然大悟)这一步就是帮助你收集的信息去增加维度,因为文章通常只会收集到一个文件夹对吧。如果常常复制粘贴到其他文件夹,工作量也相当大而且麻烦,这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贴标签去增加的你维度了。比如收集了一个安利职场时间管理APP的图文,这时候你就可以放到“APP种草”的一个文件夹,然后进行打标签“时间管理“ “通用技能”“职场必学”等等。增加维度,酱紫你除了普通文件夹的检索,也增加了一个维度,标签的检索

    Step4&5分享和利用

    整理完之后你就要去分享


    因为如果你只是整理而不去分享知识,知识只是从一个网络硬盘放到你自己的硬盘而已,并没有形成一个长久的记忆。


    在金字塔学习图里面,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和训练他人称之为主动学习,这个阶段的记忆留存率是最高的,其他阅读听讲存留反而很低。分享的过程其实是帮助自己重新整理和学习的一个过程。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做分享一样,实际上我是在帮我自己。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渠道去分享呢?(见下图)


    关于利用这一块呢,其实就是练习并应用大工作当中去。好像有句话是这酱紫说的,学习和工作其实是一体的,我们最怕的其实就是把学习和工作孤立开来,学习是工作的训练场,工作是学习的实践场。(PPPS作者TM我个人觉得利用和练习应用到工作中其实一个很大很大的学问,有空会去买本专门说练习的书去看看,哎)

    Step6创新


    当我们的知识变为己用,不断堆积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就可以去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创新是蛮大的一个话题,这里说两种类型


    演化:有一些知识类型,可能不怎么会去改变,比如心理学,人机交互的之类的等等这些东西的主体是固定的。还有一些知识则是推陈出新,比如设计的一些UI或者营销类的一些知识,一些几年前的知识和方法可能早就已经过时了,这时候你就需要结合现在你学到新的知识,在一些原有的理论上面进去演化,转变成一些新的知识。比如以前没有扁平化UI的一些理论,也没有新媒体营销的一些方面的知识,我们就在一些原有的界面和营销知识进行演练孵化,这是对原有知识的一种突破。

    跨界: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就是知识堆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某一些知识的内容和另外一个领域也是相通的,举个栗子,一些平面设计师跳去做PPT设计或者做摄影师的时候也可以快速上手,就是他基于有些原有的平面知识体系搬到另外的一个领域,摄影也是要构图,色彩体系等等。PPT除了讲究逻辑以外也要讲究一定的美感。

    再举个栗子,很多人觉得那些畅销的商业书好像离自己有点远,讲得一些经营啊创意啊之类的,但换个角度想,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团队甚至自己本人其实也可以是一个公司啊,这些经营类的知识可不可以运用在自己的身上进而变成一个自己特有的知识呢?这就是一个知识的一个跨界。



    总结

    先提问明确自己要不要学,然后进行学习涉猎,收集知识,然后进行整理分类贴标签,然后分享和运用到我们工作当中去,最后演练跨界尝试变成新的知识。这就是学习的套路和捷径—知识管理,读书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知识管理


    做多了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技能或领域你都可以这个套路去学习。阅读你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习,时间管理也可以按照这个套路去学习,PPT,学代码都是套用。这些知识就像一座一座山峰一样拔地而起。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的,他们最底层的一些根基是相同有交叉的。比如,PPT,思维导图,他们最底层的都是讲究逻辑,又比如摄影和平面设计底层可能是一些PS的技法之类。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也是先收集再分类最后对单个进行处理。所以当你把一座一座山峰攻破之后,你就会恍然大悟,他们底层最基础的知识还是连在一起的,就像一棵树的底下的根一样。

    (所谓的大师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走到知识的山顶,他知识学习得多,并且将知识融汇贯通联系在一起,所以你跟他说到哪里他都可以快速的和你聊起来)


    OK这次就先说到这,enjoy ,have fun


    本文是彭小六老师

    在选择自己的第四节课的课程笔记,在此再次感谢老师


    个人好文

    如何找免费又能商用的超好图片?(核能级干货) - 简书

    工作中一个不得不学的东西 - 简书

    其它笔记

    10倍提升工作效率,人人必学的时间整理术 - 简书

    还想不到怎么起文章标题吗?试下这几个方法吧 - 简书

    公众号常见的运营和推广方法(互联网干货,职场防身用) - 简书

    如何30分钟高效读完一本书? - 简书

    PPT制作思维(大号干货)(真职场必学) - 简书

    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专家 - 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做这个,读再多的书可能也没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iw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