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殊胜密咒果乘之发心
上颂诵十万遍后,次修殊胜密咒果乘之发心:
我与无边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
如是随力诵。
通过修习与大乘显宗共同的菩提心,依上颂生发菩提心之偈语,数数串修诵持十万遍之后,复次具足密乘见解之学密宗者,当修殊胜密咒果乘之发心。其意义为:我与无边无际犹如无尽虚空般之诸有情,因突然性的无明客尘之染污,从此便沉溺于种种假立的迷乱显现中,无意义感受不实六道之诸类苦乐。其实,众生虽在迷乱之中,但却从未离开过无生的法界体性,此为本来大平等。自现不灭的显现,为本来清净大光明。轮回之当下,即本来等净无二之双运体性。因众生未见如此本面,不知自己本具如来德相,枉受轮回诸苦。在此修道时,显宗讲众生为成佛之因,修道为成佛之缘,因聚缘和时,究竟成就佛果。若按密宗了义之修法,众生本来与佛无别,唯因突然客尘无明遮蔽,不能显发自己的本来佛性,于此正在迷现之时,亦需暂时如幻修道,自心安住本性。因为一切分别心的本体即是无二的大空与光明,本来即是究竟的上师正觉尊,一刹那亦未离开过本来具足的究竟佛果。所以自己的五蕴为五佛之体性,一切分别心为佛智之体性,了知如是之自性后,见众生不明此义,仍沉迷于六道之幻现中,我今值遇此殊胜密乘之殊胜见修行果,即应情不自禁发起殊胜菩提心,令一切有情早悟本来觉性,速脱轮回苦海,显发本来具足一切功德之体性。如是随自己的力能诵持而修习此密乘之无上发心。
第四、后行结座
在每座修圆满时,行者对皈依境应再三祈祷,未生起菩提之心愿令生起,已生起之心愿令不坏,究竟唯愿此心稳固不退。接着观想皈依境融入自身,令自相续逐渐与上师之相续变成无二,在甚深的离戏实相中,初学者大概安住念一遍百字明的时间,然后串修后后引导,继之念回向文等回向善根。于一切威仪中,尽力修持愿菩提心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之学处,及行菩提心之六度等学处。诸如行路、绕塔、转经、闻思、饮食、开门、关门、坐卧……等时,无不为利一切有情而精勤修持。
因为在小乘中,相续能发起清净真实之出离心,即为已入小资粮道,具有解脱轮回之大顺缘。作为修学大乘者,在生发出离心的基础上,更应生发无上无比之大菩提心,随行佛菩萨之意乐行,这样按大乘发心来讲,相续中已生发真实无伪之菩提心,即为已入大乘小资粮道,成为佛之意子,从此为趣入大乘五道成就佛果集聚了无边顺缘,故尔不论显密,此二发心为一切五道根本,应当励力而修。
第二菩提心引导竟
如是励力修行后,可以在境界中检验自己的发心,比如自己对某从未伤害过,修正此人反而冤枉轻毁自己,甚至想侵害我的生命,这时自己能不能不对他生害心,反而发心愿他早日成佛呢?或者发愿自己成佛时,第一个度他呢?这样对照自己的相续,如果内心舍弃了对任何人的害心,而且尽未来际饶益一切众生的心愿坚固不移,这就是修成菩提心的验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