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4个比利》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这本书是讲的一个在幼年时期经历了亲生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被继父强奸的少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因为不同人格的出现窃取时间没有哪一个人格知道所有的事情导致十分混乱,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格出来犯罪导致比利被抓入监狱,进入监狱后因为疾病反复在多家医疗机构就诊的故事。
24个人格性格迥异、天赋也各有不同,如果各个人格可以和平相处并且遵守社会规则的话,比利会是个天才,但是随着治疗进展融合的比利不能保持各自的天赋。
这本书刷新了我对精神分裂的认识。没想到精神分裂就是这样的,就是有24个人住在同一个个体里,不可思议。每一次有哪个人格变现很好时总是有其他人格出来捣乱。
希望以后更多的人用公平的态度去对待那些内心善良但被命运捉弄的精神病患者。如书中医生对比利所言:“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或者是你体内的人做过什么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你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生。”
2.
《树上的男爵》
作者: (意)卡尔维
如果要说什么贯穿这本书的始终,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真的”和“假的”。现实和虚构在书中并行,并行于整个故事的架构,也并行于故事的每个角落,它们不仅互不干扰,反而相得益彰。
大概少有人能这样既亲近自然又融入人群,然而作者和他笔下的男爵都做到了。正如自然、人、社会在书中浑然一体,从不曾长时间分离一样,它告诉我们:人,必须是社会的人,也须得是自然的人,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何谈圆满和完整。
整本书都体现了作者最核心的诉求,他想找寻到一条追求自由的路,不受人的性格弱点,与社会困苦所阻挠的自由之路,并将这种意志灌注在柯希莫的身上,让他以一种别样的视角------树上,去看待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就如同作者在书中所说:想要清楚看见地上的人,就应该和地面保持必要的距离。这自然是一种哲学家的思考模式,也是整本书的主旨之一。
3.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它由十四个故事组成,每一个开场白都突兀、寡淡,往后渐渐带你进入一个不可知的空间,无法预料的走向。某些不起眼的角落,隐匿着波拉尼奥充沛的情绪。
而我们从故事中往往所获得的信息只是一些叙述者的观感,例如“我”干了什么,又看到什么,以及被叙述的主人公又讲了什么。他把“我”的心理活动准确而合适宜的剪贴出来,配合着每一次的行动。在流水的背后,我们就不难发现了这个叙述者“我”,比起一切的社会化身份,他更像是一个游荡者,他的足迹遍布欧美大陆,他在墨西哥小城的文学工作室上课,他滞留在西班牙的赫罗纳,又在法国和比利时闲逛。然而一当我们对照波拉尼奥的生平,便会发现是如此的契合。这本小说集写的就是一位流亡者的生平。
小说中的“我”是独自游荡的,被迫流亡辗转,从智利到墨西哥,再到西班牙、法国、比利时等等,这种疏离显然来自于这种漫长的流浪,同时这些小说中还不约而同的存在的一个“寻找”的主题。这些故事中的人和“我”是疏离的,也就在不经意间消失了,反而到了后“我”又开始了寻找的过程。
基本上这本书里的B也好,我也好,大多和文学有关,几乎每个人的世界都支离破碎,但是又有些许的希望隐藏在文字中。引用作者一句话作为结束吧:“我们不会停止阅读,即使每本书总有读完的时候,如同我们不会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