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为什么要设计?——李文博士在人生设计课开班仪式的讲话

人生为什么要设计?——李文博士在人生设计课开班仪式的讲话

作者: 陈月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0:01 被阅读0次

     

人生为什么要设计?——李文博士在人生设计课开班仪式的讲话

      现在是咱们北京时间晚上9:50。大家晚上好!艾欣博士早上好!今天是咱们艾欣博士人生设计课的开班仪式。上次在D.School的线下启动仪式上我对艾博士也做过了介绍,今天是她的《人生设计课》开班,在这里呢我想简短地谈谈“我们人生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题目很像我以前提出来的一个说法:人生就是项目。因为曾经我在给大学生做培训的时候讲过,项目管理里面,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自己的人生。所以人生设计呢,体现的是咱们的人生项目,需要设计,也需要管理。

        人的一生啊,其实都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同时呢又是在不停地调整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学习。这个学习呀不是指看书呀听课呀这些,学习它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行动,更多的是一种调整。所以呢,这个“学”和“习”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就是看看别人怎么做的,“习”就是你马上要去做。所以这个“学习”的概念就是指人在不停地成长。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的过程就叫成长。一成不变的那就不叫成长了,对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旁观者清”,我们看别人好像都能看得好清楚,评论别人的人也好评论别人的事也好,好像都很在行。但是人最大的缺点呢就是无法看清自己。也可以说人本身就具有这个弱点吧,就是对自己总是无法判断,要么就高估,要么就低估。乐观的时候呢就豪情盖天,能够改天换地,悲观的时候呢又感觉自己毫无用处,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了。这样一来,不管你是往哪个方向走,都是极端,都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那么人生如果本身带着这个短板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人的一生就注定是摇摆。摇摆呢就是,有时你很乐观,乐观的时候呢,你就大胆冒进,几十万几百万你都敢投,呵呵,卖了房子也跟进,对吗?如此盲目大胆地冒进的情况下呢,会带来巨大的失败。然后一下子从乐观的顶峰“哐当”一声又掉到了悲观的低谷,什么也不能动,什么也不想学,什么也不想干,混一天算一天。那么,日子就从一个“拼”字,变成了一个“熬”。拼呢,就是什么都敢干;熬呢,就是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想干,混一天算一天;这个日子过去就过去,过不去就拉倒。早点死早点结束,越早结束越好......于是,人就开始厌世了。所以人在乐观和悲观两个极端来回飘荡,就很容易变成一块没有灵魂的树叶一样,飘来荡去,如此一来,人生的成本太高了,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当你的年龄开始增长以后,真正开始尝试去要发现你生命中的那些能让自己感动的、难忘的,想到自己应该为这个世界留点什么的时候呢,有可能就来不及了。所以,为什么说我们人生要设计,而且要尽早设计,尽早的规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人是理性动物嘛,当然也有人说人是感性动物,但是由于人对自身的认识越来越多以后,理性就越来越高了。

        那么,人类,对自己的研究,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还是从宗教的角度来说,人类对自己的研究都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在近几百年尤其是近两百年,非常的发达。由于西方文明带给我们人类的认识,更加走向科学和理性,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方法来规划我们的人生,而不是去找算命的。呵呵!我们中国人很容易搞人生设计,那就是去找算命的。算命又得看你找哪一派的,或者是去找看风水的。那你这样就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了。那这个呢,不叫人生设计,应该叫人生碰运气吧。

        我们这个以美国为代表的,这个近代化的科学的发展,加上最近20多年来,信息技术化带给了我们更多认识自己的机会,包括像心理学呀,人类学呀,包括像社会学,这些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汇聚成了很多一些交叉学科。比如我们的人生设计课,就是这个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来自于斯坦福、苹果和谷歌那些最具创业精神的创业精英们,他们经过了很多的试验,很多次的对照,然后凝聚成了这么一门有智慧的,然后非常科学的(首先是非常科学的)对我们人生进行评估、观照、判断、设计的一门学科。

        很多人说,人的一生主要看你读了什么书,行了什么路,遇到什么人,经过什么事,从而决定你的人生的。当然这也是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呢,只说了人生“混沌”的那一面。就是把人生交给了随机,或者说随意而安。但是你要知道,人生也有“序”的一面。当我们要决定继续就业还是去国外读书的时候,当我们要决定是继续留在公司上班还是出去创业的时候,你已经是在做人生设计了。你的每一次决策,就是你人生曲线中的那个点。你的无数的决策、无数的判断构成了你人生的那条线。所以人生它既是片段,也是连续的一条线。我们纵观那些比较有成就的,无论是对家庭、孩子还是对社会、民族,在我们心目中那些伟大的人,那些让我们愿意效仿的那些人,他们的人生绝对不是随遇而安的。绝对不是“踩着西瓜皮,画到哪里是哪里”的。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强烈的理想,有自己坚定的目标。这就是人生中的“序”的部分。因为“序”的方向他们是确定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在某一个时间段,他们遇到什么人,然后要走什么路,要做什么事,这些都是可以变化的,也会变化的。但是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理想,那是坚定不移的。这就是人生的“序”的部分。

        那么,我们人生的一生当中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我们说的人生的迷茫期,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我总是说,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在乐观——悲观、乐观——悲观、高潮——低谷、高潮——低谷中来回的游荡。这个时候呢,我们的人生需要及时有个调整,及早地判断我们自己,做一个最有利的决策。因为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你死之前不要说什么成功失败之类的话。因为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在,你的人生都有可能反转的。只要你还活着,哪怕在你死前一个小时,你的人生都有可能会反转。所以在死之前不要说人生有成啊败啊之类的话。

        那么,如果把我们人的完整一生看成是一个项目的话,我们要对它进行设计的话,那你要把它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自己要追求的东西。然后呢,你心里追求的这个东西呀,在一定年龄之后呢隐隐约约要趋向成熟,这个很关键。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你需要尽快地从混沌中走出来。越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越好地设计自己的人生。你需要尽早结束你的迷惘期,是吧?就像鲁迅先生一样,最早是在日本学医,后来发现,学医只能救一个两个人,所以他决定弃医学文。因为他想要救更多的人。所以他定了这个目标以后就回来了。那你说他这个人生是设计了呢还是没有设计呢?他是设计了的。因为他即便是出国学医就是抱定了要治病救人的决心。弃医从文只是救人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了而已。所以这一块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要展开的话可以讲很多的案例,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太多太多了,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总的来说呢,人要想认识别人、认识世界,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因为我们看的那个所谓的世界,先是我们自己心目中所构建的那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每个人看到的同一个东西,他们内心的想法,内心对这个东西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先去判断自己,然后呢,对自己要有个自知,我们说人生要有智慧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我们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不自知,就是对自己的性格、优势、劣势完全是不自知,所以才会犯错误。没有自知之明。所以第一步是要自知,第二呢是要行动。可能很多人都说,对!我就是有这个毛病,可是我就是改不了这个习惯;我知道需要行动,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我知道什么是好的,可是我就是做不来;我知道行动是对的,但是我就是坚持不了。......那你可该怎么办?你只学,不习;到处去学,但又不行动不改变。只学不习,没用。

        所以呢,今天艾欣博士,她身在硅谷,而且是在凌晨,给我们带来这个《人生设计》思维的课呀,我觉得它是把人生智慧和设计思维的科学结合在一块了,是非常好的一个课程。那大现在有这么好的互联网技术,有这么方便的手段,让我们坐在自己的家里,甚至躺在床上,就可以听到来自硅谷的斯坦福大学的艾欣博士的讲座,我们是十分有幸的。这是以前绝对想不到的。所以请大家呢,珍惜这样的机会。然后呢,我们不光要“学”,还要“习”,是吧?不光要自己了解、知道它的道理,还要行动,还要去改变。也就是说当学到的东西触动你的内心的时候,你要进行改变。

        最后呢,我希望我们参加人生设计课的这些小伙伴,我希望你们能成为人生设计课的火种。这么优秀的斯坦福大学的人生设计课呀,你们作为第一批学员,你们就是它第一期的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你们要变成火种,要把它播撒开去。让更多的中国的伙伴混序的小伙伴让更多的别的朋友,能够有机会接触这门课程和知识,能够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有帮助,能够为他们的自己的生活和创业提供这样的赋能。所以,你们的使命呀,不光是听课学习做一个学生,你们还是一个战士,做一个宣传员,把这么优秀的课程优秀的智慧传播得更远,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为什么要设计?——李文博士在人生设计课开班仪式的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lx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