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写作?
“想掌握一门加分技能啊。”
“我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感觉会写作的人超级酷呀!”
那么你,又是因为什么要写作?
想起这样一段话,学东西前,先弄清事物的本质和基本玩法,对标分析他人与自己的差异,每天前进一小步。切忌稀里糊涂就投入到某一项事情中,最后的结果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带不来什么,反而消磨殆尽兴致。
写作这条路不也是如此吗?一路上难免磕磕碰碰,迷茫,惊慌。今天恰逢学长的第三节课,借着这次机会,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的不足,作出以下几点反思。
01相信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只要多写就能成功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那么,千万农民种地一辈子,种地时间超过一万小时,为什么袁隆平只有一个?
许多出租车司机开车时间超过一万小时,为什么没有成为赛车手?
现在写作的人那么多,写作时间也早已超过一万小时,为什么只有几个是知名媒体的签约作者?
不可否认的是,一万小时定律确实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但是却不适合写作。写作技能=专业方法➕刻意练习,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想起以前的自己,做事情经常不经过大脑思考,认为只有多练习就可以取得相应的成果。
在写考研英语的时候,只求量不顾质;
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只知道一昧练习,忽略分析题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写作也是同样如此,给自己立下 flag,每天日更一篇,每天看一本书,最后造成了书也没有读完,读完的内容已经忘记,精力赶不上日更,最后挤出的东西自己都不忍心看第二遍。
这样的学习过程,最后也不过是做尽了无用功,毫无可取之处。
02陷入自嗨模式,创造自我满足假象
很多时候,灵感迸发,就想着迫不及待着手写东西。但是最后通读全篇,写的不过是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绪化语言,这种文字,往往只是感动了自己。但是作为不知情的读者却没能get重点,不知道作者写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读起来就会味同嚼蜡,甚至读也读不下去。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在文章中宣泄自己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感悟,情感经历,还是为人处事,总是在文章里不经意中表现出来。
现在想想,又有些可笑。又不是什么大明星,哪有那么多人会耐下性子点开文章。要知道,我们的感悟唯有家人和朋友才会关心,与你毫无关系的读者又怎会在意你的碎碎念?
03文章辞藻华丽,生硬难懂
写作的过程中难免需要一些名人名言来润色文章。
引用名言就似女孩化妆,蜻蜓点水般的修饰给人赏心悦目,用力过猛的渲染,反倒可能成为笑话。
我看过很多文章,有的文章运用了很多修辞,成语,但是却没有表达任何有用的思想,反而让读者更加难懂其意,根本没有读完全篇的毅力。
这样一想,在其中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高中的时候,为了应付高考作文。老师常常和我们说的话就是多引用名言,多用修辞,排比就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所以一篇文章动不动就是好几句排比,巴不得排比打头阵,名言贯穿全文。
后来这个行为就成为了一种写作陋习。
每次写作前,查阅资料,旁征博引,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文字就跃然纸上。这样的行为就好像文章生怕被别人读懂了,生怕被别人说的肤浅了。
是的,文章最后是看起来高深了,但是读者看不懂了,也读不下去了。
04那该如何改进呢?
针对以上自己存在的问题,经过汲取他人的经验以及学长的课程,作出以下几点修正方案。
一、多写不是王道
专业爱好者与业余爱好者的差别在哪里,业余爱好者只知道做这件事,但是专业爱好者还注重套路。
这里的套路并不是什么滑头的方法,只是明确目标,运用方法➕刻意练习。
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可以在新的练习中比较以前盲目的练习,找到其中的联系,加以改进,并慢慢进步。
二、审视读者与自我的交点
写作的过程是一路荆棘,处处阻石拦路。而我需要做的是砍倒荆棘,挪开拦路石。
选定主题➕找优质素材➕列大纲➕写初稿➕修订定终稿,这是学长给予的五大步骤。
寻找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部分,选择读者关心的内容。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是在我们擅长的领域和读者感兴趣的部分寻找交集。从身边常见小事引入,深入探讨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合理积累,善用资源
在读书的过程,遇见合适的句子善于积累,不至于在临时抱佛脚的时候生搬晦涩的名言。
注意精炼语句,适当控制自己“写的多,停不住”的欲望,拒绝废话,及时“刹车”。
现在的社会,不是谁都可以成为琼瑶,金庸。所以,读者也没有必要读你的长篇大论。
最后,想起海明威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说过的一段话。
真正的作家会有这样的觉悟:把每一部作品都当成新的起点,从这里出发去探索未曾到过的地方,他必须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去发现世界,如此他便能遇到成功。
对于我们来说,不也是如此?将每一次写作都当成重新开始的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