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世间事
你为什么要恐惧?

你为什么要恐惧?

作者: 财女有前途 | 来源:发表于2016-04-17 21:44 被阅读19次

    恐惧,出自于对事之不理解以及得失心过重。若彻悟“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之《凡例》)之意指,或仿效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恐惧之感自然锐减。

    东晋诗人陶渊明《形影神诗三首》中《神释》末尾吟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用白话来理解,这是说:我们生在天地之间,不要天天为自己的事忧心忡忡,怕这怕那。海阔天空,我们应尽的责任,就自自然然地努力吧,不要老去计较可以得到多少回报。

    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当然,别误会,这不是丝毫不绸缪来日之稻粱,更不是简单的“且乐生前一杯酒”)。怀着真性情、无私无愧、坦荡扬眉、谦卑感恩;超越得失、来去、颦笑、褒贬、黑白,笑看风雨,进而吟咏“碧霄诗情”,如此,何惧之有?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见与不见》诗中说:“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其肯綮之处是,“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我认为,最真切而极致的爱,是默然与寂静的,是超越言语无法言说的,既跳脱相对是又不是,更是出离得失不悲不喜不忘不念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但凭前世无数次,数不清的回眸及眷念,眼神中早已倾述一切。当年那个她,慧心顿悟“爱、碍、唉、害”;当年的我,偶发沉吟“所谓爱,是一杯掺入蜜糖和毒药的粉色水,大家明知有危险,却又不假思索地一饮而尽,然而多年后,大家才想起,那不过是一杯白开水”。

    绸缪帷幄,机关算尽,或载酒江湖,或叱咤庙堂,或吟风弄月,或秦台双奏,是也好,不是也罢;失勿叹,得勿喜;真也要得,假也靠谱。在滔滔如斯而倏地把人抛的流光里,虽说是顷刻“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那一刹那的挚真情怀,看似虚幻,却是永恒,关键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牡丹亭·惊梦》)而已。清代纳兰容若于黄叶西风中伫立残阳,忆起当日犹如赵明诚李清照的恩爱甜蜜,“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感慨“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既叹当时之“寻常观”,意味着那飞逝的流光之中,每一个诚挚的当下,皆堪“不寻常”。

    纵浪大化之中,秉着“绝假纯真,一念之本心”,不戚戚于失,不汲汲于得,把每一个寻常日子赋予不寻常的意义,不住于悲,不住于喜,甚至不住于“住”。不介意是否已然“放下”,不记得曾否“拿起”,且吃茶、且饮酒、且爱、且憾、且悲、且狂。何惧之有?

    无事,珍重!

    关于恐惧的话题,我会在个人微信学文集xuewenji01上继续写,因为这个话题很大,并不仅仅是一次两次就能克服恐惧的,是个长期坚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什么要恐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no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