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学霸社群
第9周+《“刻意练习”演讲学习笔记》+林灿业+新学霸社群

第9周+《“刻意练习”演讲学习笔记》+林灿业+新学霸社群

作者: 林灿业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4:15 被阅读8次

        或许可以有一个副标题:拉开高手与普通人差距的方法是什么?

        周末听课,学习了混沌大学创始人的“刻意练习”思维模型,今天回顾昨天学习到的一些东西,算是一个内化与分享的过程,也很乐意大家的指正或交流。

        刻意练习早已是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大家都听说过,但刻意练习是什么?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进行刻意练习?

一、刻意练习是什么?目的是为了什么?

        刻意练习是一种为了掌握某项技能而人为设计的训练方案,从而产生特定的心理表征。什么是特定的心理表征?通俗的讲就是这项技能长到你的脑子里面去了,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

        研究表明,一直不断重复去做某个动作的时候,如拳手练拳,这些动作会刺激大脑对应的脑神经元,最终这些神经元会连结在一起,形成新的神经网络,这时候就说明你已经掌握这一项技能了,该技能已经长到脑子里面去,形成了自然的条件反射。

二、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进行刻意练习?

        课程里面提炼了刻意练习的方法论,主要是以下三条:

创建模型

刻意练习

及时反馈

1、创建模型

        和刻意练习一样耳熟能详的词汇,叫做“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必须经历一万小时的练习之后,才能取得成效。但事实上,开车二十几年的老司机,并不比开车五六年的新司机技术更好,在某个岗位上拥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并不一定就比拥有两年工作经验的能力更强,社会上也屡屡见到年纪轻轻就出任总裁的年轻人,如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十几年的业余棋手,也不一定比五六年的职业棋手能力更强,按照一万小时定律的说法,这些貌似都有些说不通,这里面的核心在于什么?

        答案是无效重复和有效重复的区别,在于是否能识别表象背后的“套路”模型去做重复。

        无效重复是每天日复一日地机械动作,不去深入思考背后的东西,虽然也能做好事情,但却是每天麻木机械化了,永远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这样的重复是无效的,我自己把这种叫为麻木踏实的水平进步。有效重复是通过表层具象去深入思考背后的原理,也就是说观察现象看本质,然后把表面具象背后的哪些“套路”提炼出来,然后去不断重复练习这些“套路”,在编程里面我们管这种叫抽象化,我自己管这种叫垂直进步,是从本质上具有破局性质的有效重复。

        再说得通俗易懂些,有效重复和无效重复的只要差别在于是否是有“套路”的重复,高手善于总结“套路”,并重复练习这些套路,抓住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套路”,普通人只是机械化重复表象工作,一万种表想对他来说就是一万种不同的工作。这里说的套路,是和模型类似的词汇,抓住核心的本质,然后加以重复训练,最终内化,长到自己的脑子里面。

        抛出另一个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本,看到表象后的套路??我称之为寻根问底,一直问为什么?直到最底层的东西,然后再提炼出来,有些浅显,望大神赐教。

        这个过程是一个甄选本质的东西长到脑子里面去的过程

2、刻意练习

        这个环节是让技能长到脑子里面去的过程,针对你想训练的套路模型,去设计一套行为训练方案,不断强化特定的套路,直到一种自然的状态,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刻意练习是建立在你认同并且深信不疑的这些套路基础之上才去执行的,因为它要求需要你严格执行这些训练方案,然后内化,一旦动摇不定,则很难坚持执行。

3、及时反馈

        这个环节是让技能更好更正确地长到脑子里面去的过程。我们说重复训练之后,脑子会形成新的神经网络,换言之,如果是错误的练习,重复久了之后,那么也会形成新的神经网络,只不过这些是有害而无益的,后续再更正就很困难,所以在刻意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及时的反馈,以保证刻意练习的正确有效性,所以教练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最大的作用是在于指出你的不足之处,给你及时的反馈,以便你及时调整,正确训练。如果在没有办法请教练的情况下,或许可以找些朋友,把你的过程告诉他,让他帮你分析问题,旁观者清,借助第三方局外者来分析问题。

三、刻意练习的应用经历

        回顾自己练习拳击的刻意练习经历,拳击最基础的东西无非就是拳法(直拳、勾拳、摆拳)、站架、步伐这几个要素,其他的都是这些基础的应用或加强,这是我们教练对我们的刻意练习,原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者说是没有系统的认知来看待这个过程,只是每天跟着练,现在我明白了,教练早已经把拳击里面最基本的套路提炼出来,就让我们每天练直拳、勾拳、摆拳,再配合基本的移动步伐,就这样一直练大半年,才开始练其他变相的稍微高级动作,但也依旧每天要练习哪些基础的动作,这是刻意训练模型的应用。

四、书籍推荐    

        最后关于刻意练习的书籍,课程中推荐两本书相关的书籍,一本是《刻意练习》,另一本是《穷查理宝典》,《穷查理宝典》推崇建立多元思维模型,跨学科学习和思考事物,有助于启发我们去找到刻意练习中的“套路”。

        写到最后,貌似成了一篇正确的废话,无奈水平有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我私聊,我可以免费推荐我学习的这个课程给大家,关于《认知升级》,在官网是收费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9周+《“刻意练习”演讲学习笔记》+林灿业+新学霸社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n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