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盖棺定论的传统,最有代表性的是“谥”,就是把一个人生前的行为简要浓缩为一字或一个词,叫谥号。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碰到最多的就是皇帝的谥号,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读历史时许多皇帝的名号不是名字也不是年号而是谥号。
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有些事让我想到了这个话题。
我们都知道那个疑问饥民为何不吃肉的晋惠帝吧,这个恵就是谥,他的名字叫司马衷,这个恵是什么意思呢?古书说“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用现代白话说就是品行温良、对老百姓很好的人。再举个例子,这个司马衷的老丈人叫贾充,是当时闻名的奸伪之人,死后,负责拟定谥号的部门里有个叫秦秀的人说:贾充悖礼溺情,以乱大伦。按谥法,昏乱纪度曰“荒”,报给皇上拟谥“荒公”,叫贾荒公,皇上不准。
为什么一个昏君被美谥?为什么一个佞臣没有恶谥?
在中国,谥号大概从西周就有了,谥的目的是劝募社会风俗,使人人懂得务节向善。本来是弘扬正气的作法,可是在帝制时期,这个东西就假了。
这个假,是客观制度和主观私欲共同决定的,道理很简单:昏君需要佞臣粉饰,佞臣得昏君撑荫,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地呈现一出愚民盛装游戏。
所以,读史须辨真伪啊!
-《偶尔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