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辉散文《秋白茫茫》,望窗外江水茫茫,水面上映出彼岸高楼的倒影,在晨曦和浓云之间总感觉有点虚幻。“天地茫茫,世事茫茫,我心茫茫。秋白茫茫。”这两句话大概可以看作是这篇散文的文眼。秋白的死让人惋惜痛惜,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迷惘。秋白的真诚和坦荡令人敬仰,也令后世许多人自愧不如。他本质上是一介文人,浪漫而真诚,没想到被时代的潮流裹挟,被历史推上领袖的风口浪尖,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误会,也成了他个人悲剧的开始。再加上他被清算之后,又长期被自己的同志误解,排挤,冷落,最后实际上是被抛弃。其实他的政治生命早就结束了,所以死亡是他的唯一选择。我很难想象,如果不死,他的后半生会是怎样一种情景。这大概也是作者想要表述的一层意思吧?秋白茫茫,令人不由想到蒹葭苍苍那么一种意境,美得让人心悸。
秋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写秋白的散文可能很多很多,我读过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印象中现在也只剩下那一抹淡淡的水的写意了。后来我慕名专门去过一趟长汀,在古汀州的城墙上流连不已,凝望城下清浅的水流,把我的思绪写进了散文《汀江私语》。
读完《凝望雪峰》,我最先想到的是“书生意气”这四个字,作者笔下的雪峰不是你想象的一个柔弱的书生,而是一个个性鲜明甚至有点桀骜不驯的愤世青年,这种人是不会老的。宁折不弯,在现实的面前往往就栽大跟头,风云际会,与他同时代的文人,比如湖畔派的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比如丁玲、胡也频,比如胡风,比如周扬等,他们各自循着各自的人生轨迹,有的湮没无闻,有的命途多舛,有的一度大红大紫。遗憾的是这些人热热闹闹的在历史舞台上走了一遭,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的建树几乎乏善可陈,历史真会开玩笑。这篇散文以雪峰和周扬握手言和始,以丁玲病榻临终前怀念雪峰终,可谓意味深长。
《太阳下的蜡烛》是关于郭沫若的随感。郭沫若早期诗歌激情飞扬,俘虏了很多很多浪漫谛克的文学青年。后来又以历史剧《屈原》再次狂飙突进,他把自己淬炼成了太阳。然而当太阳被另一个太阳光芒所笼罩时,他不得不把自己缩小为一支蜡烛,用它跳跃而瑟缩的光小心翼翼地为另一个太阳歌唱,尽管他的嗓音是那么嘶哑难听。于是一系列粗制滥造的口号式分行散文就这样应运而生。在他的后半生,创作的枯竭和两个爱子的非正常死亡折磨着他,内心的痛苦和焦虑可想而知,然而仍然嘶哑地歌唱。这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正如作者所言,“太阳下的蜡烛”有很多,周扬是一个,冯友兰是一个,但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非郭沫若莫属。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